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志与当代中国
关于山东省地方史志系统地方文献中心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10-05-26    作者:刘秋增 李坤    来源:《中国地方志》 2010-05-24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不断拓展方志馆的功能是建设地方文献中心的要求

地方文献不仅涵盖内容十分广泛,而且存在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文献学的角度划分,地方文献的载体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文字资料。是指以文字为载体保存人类社会发展信息的形式,它是地方文献存在的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它主要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留下的文字著作,以及外地人留下的记录这一地区社会发展状况、文化、地理和风土人情的文字资料,其范围十分广泛。二是图片资料。是指以图像的形式反映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资料。图片资料的形成有三种基本方式:手工绘制、机器拍照和拓印。图片文献,尤其是近代照相技术发明以后留下的照片,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被记录时代的社会现象,给人以真实直观的效果,弥补文字文献的不足。三是声像资料。是现代录音、摄像技术发明以后,以声像技术记录社会现象的文献载体。随着声像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声像资料将成为地方文献的重要内容。但对此类资料的收集,人们往往只重视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而忽视一些生活化、社会化的民间活动,即反映民风、民俗的社会内容。如现在流行的婚俗、葬俗、节日庆典以及个人家庭活动的录音、录像等,都应该成为地方文献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其他形式的资料。是指不属于以上各种类型资料,但承载着一个地区社会发展信息的文献载体。

随着地方文献中心建设的不断开展,山东省史志办公室逐步认识到,在地方文献中心建设初期,全省各级史志机构注重了地方文献内容的多样性,忽视了地方文献形式和载体的多样性;注重了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利用,忽视了其他形式资料在建设地方文献中心中的作用。这样还是没有完全跳出将方志馆建设成为面积更大、设施更全的各级史志机构资料室的藩篱,形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文献中心。为此,山东省各级方志馆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搜集范围,种类不断增加,包括地方报刊、地方政府颁发的法规文件,在修志过程中形成的文物、档案、图片、稿件资料,地方各部门刊印的各种普查、统计、汇编、图表、手册资料,事关地方的专题、专著、调研资料,与当地有关的磁带、软盘和正式出版的电子版图书、多媒体文字声像资料等,进一步丰富了地方文献中心建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2007年,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又提出了建设史志博物馆的构想。山东省史志博物馆拟利用山东省方志馆现有馆舍,馆藏陈列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成果,包括山东省自1981年开展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工作以来编纂出版的省志、市()志、县(市、区)志以及各级各类部门志、专业志、企业志、乡镇村志等。第二类是旧志,包括省内外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历朝历代编修的地方志书(包括点校本),以及流失在民间的有价值修志资料等。第三类是反映山东省自然、人文以及历史文明的各类资料和实物,包括历史上各个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历史上各个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及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时代性实物等。史志博物馆建成后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并在互联网上建立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将馆藏展品图片及文字介绍等各类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和展示,进一步扩大服务功能。力求将史志博物馆建设成为展示山东历史文化的特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和省情教育基地。

山东省史志博物馆的建设,为进一步整合史志资源、拓展方志馆功能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省财政的大力支持,拨付了专项建设资金并逐年列入财政预算。筹建工作于2007年全面启动,目前,整体设计建设方案已基本编制完成,布展大纲经过多方论证已基本完善,并征集到了一批珍贵的各种形式的地方文献资料。山东省史志博物馆建成后,将实现方志馆和史志博物馆“两馆合一”,形成服务功能更加强大的地方文献中心。这也将填补全国的一项空白,不仅是对现有博物馆类型的补充,对于进一步发挥地方志的教化功能,扩大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影响,促进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领导曾经多次讲过:“方志馆是开展地方志工作的阵地,是地方志事业长远发展的基地,有了方志馆,地方志工作立足就牢固了。”并明确提出“方志馆要集修志、储藏、志书资源开发利用、方志学研究、方志文化交流、信息化建设、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诸多功能于一体,不断拓宽方志工作领域,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现在不少方志馆收藏范围仅仅限于地方志、地方年鉴、少量报刊和工具书,编纂业务仅限于省、市、县三级志书和综合年鉴,功能也只是为一小部分特定人群开展调阅服务,这与方志馆的效用发挥和中指组领导的要求相比显然还有较大的局限。山东省以方志馆建设为依托的地方文献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拓展了方志馆的功能,挖掘了方志馆的服务潜能,并作为一个有效的链条带动了整个地方志工作的发展,是当前方志馆发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省府前街1号省政府综合办公楼8楼省史志办公室邮编:250011)

    1. 在江苏省方志馆开馆仪式上的贺辞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