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易海涛:社会经济史视野下上海青年支援新疆缘起研究(1962~1966)
发布时间: 2020-01-02    作者:易海涛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9-05-1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从社会经济结构来看,在三年困难时期之后的上海确实有大量城市中小学生无法在城市得到安置,就当时而言,这无疑是上海巨大的城市人口"负担"。因此,上海需要将这些"多余"的城市人口妥善地输送出去。最终,上海确定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安置上海城市青年的主要安置地。这一安置地的选择,经过相关地方政府之间多方协作与博弈之后才得以确定,加之中央政府的最终敲定,知识青年、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置系统。在安置地的选择过程中,整个安置系统协调之后的预期目标无疑是希望将城市人口"负担"转化为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力,以实现效益最大化。这既是知青输出地的"推力"与知青安置地的"拉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正是上海青年支援新疆的重要缘起。  

  全文见附件

  1. 社会经济史视野下上海青年支援新疆缘起研究_1962_1966_易海涛.pdf
  1. 从“活动”到“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江西的历史考察
  2. 知识青年与毛泽东时代的农村经济发展
  3. 我军历史上三次知识青年从军潮
  4. 探析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决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初始动因
  5. “知识青年”回乡,行吗?
  6. 又见朱克家
  7.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老一辈集体作为
  8. “知青”情结影响中国未来
  9. 将还原真实历史摆在第一位
  10. 刘少奇退夜班加餐费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