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历史的镜头回放,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之时,共和国领导人的目光就始终关注着祖国西部这片热土。当时虽未有“援疆”之说,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浩大的举全国之力的援疆壮举便始于那个特殊的年代。
在新疆,第一,要做好经济工作。农业、畜牧业、工业要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要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要一年比一年改善
1949年年底,中国版图上面积最大的省份新疆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两年后,毛泽东以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告诉驻疆官兵:“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尽管毛泽东生前未踏足新疆,但却十分关心新疆问题。他决策并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54年10月7日,他下令十万大军“化剑为犁”就地转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他指示“慎重稳进”实行新疆社会改革,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毛泽东多次在北京接见新疆各界代表,强调并指出,在新疆,第一,要做好经济工作。农业、畜牧业、工业要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要一年比一年繁荣, 人民生活要一年比一年改善。
1950年3月,驻疆解放军发扬南泥湾精神,在天山南北掀起了大生产运动。他们在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滩,在野兽横行的雪山深谷,开荒造田,兴修水利,植树铺路,盖房建场。当年,全军开荒6.41方公顷,播种5.57万公顷,创办军垦农场13个。
1951~1952年,驻疆解放军节衣缩食,筹集资金,创办了新疆第一批大中型现代工业。1952年年底,按照党中央的批示,部队创办的19个大中型工矿企业无私移交新疆省政府管理,为新疆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中央高度重视吸收内地农业、畜牧、水利、地质、冶金等各方面的专家参加新疆建设。
曾在英国利物浦大学攻读热电专业的留学生刘明环,开办的一家纺织厂因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苛政挤压,濒临破产,王震数次登门拜访,说服刘明环随部队进疆,任命他为兵团军工部长。这一举措,不仅让刘明环深受感动,也使一大批知识分子备受鼓舞。
很短时间内,加入到解放军第一兵团的知识分子达1万余人。到新疆不久,王震就聚集了一大批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其中有国内著名农学家徐治、水利专家王鹤亭、钢铁专家余铭钰、地质学家王恒升、纺织专家刘钟奇等。
在新疆大建设的初期,王震亲手建立了八一农学院、新疆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并从北京、上海等地请来专家和教授。新疆和兵团农业大生产的开展,水利建设的大规模进行,现代工业的开创及各类社会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内地大批知识分子的真诚付出和投入分不开。
内地省市人民大规模支援新疆建设大潮始于当时王震将军的一个提议。
1950年春,中共新疆分局第一书记王震给湖南省委第一书记黄克诚去信,提出“在湖南招收大量女兵”参加支援新疆建设的请求,得到湖南的大力支持。新疆军区在湖南一次招收8000名女青年进疆;不久,新疆军区又在山东等地招收大批青年女兵。她们的到来为驻疆部队官兵成家立业、扎根边疆作出了贡献,也由此拉开了内地省市大力支边的序幕。
其后,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给新疆以强力支持:一批批知识分子、大批复转军人源源不断地充实到新疆各行各业;抽调了新疆急需的专业人才充实高校和科研队伍;号召动员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的农村青壮年充实新疆农业生产战线。
为加快新疆发展,国家还整厂整建制地调迁一批内地工业企业进疆,1966年5月5日,天津市南开区毛麻纺织社137名职工携带68台设备整体搬迁至北屯,成为北屯毛纺厂的前身。新疆七一棉纺厂、新疆低压电器厂、新疆农机厂等由上海迁入,新疆第一、第二建筑公司分别由长春、天津迁入,新疆冶金建筑公司由兰州迁入,新疆电力安装公司由西安迁入等等。
这些人员和企业的到来填补了新疆工业的空白,为新疆经济输入了新的血 液,使新疆建设事业得以迅速发展。
1962年,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考察了兵团塔里木垦区后,经请示国务院,提出了动员上海知识青年支援兵团开发建设的建议,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和上海市委的响应。10万上海知识青年因此来到新疆,成为兵团屯垦大军的有生力量,掀起了开发塔里木的新高潮。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先后有湖南、四川等十几个省市的100多万青壮年告别家乡,投身新疆和兵团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与新疆各民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融为一体,为开发边疆、建设新疆、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作出了贡献。
中央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新疆稳定是大局,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
“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建制被撤销,军垦事业受到破坏,也动摇了新疆稳定的根基。王震深感痛心,一再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屯垦戍边,这是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十分关心的事。兵团是新疆军区的后备军,是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重要力量。”他主张尽快恢复兵团,并向邓小平提议。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同样牵挂新疆这片占中国国土面积1/6的广袤大地。早在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就对新疆的经济建设给予特别关注,指出“中央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1980年9月到1981年5月,王震代表党中央,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连续4次到新疆全面考察。他强调新疆建设的成就“是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党、国家和各兄弟省、市、自治区大力支援的结果。在建设过程中,新疆的各族人民,包括进疆的老同志、驻疆部队和广大支边青年、科学技术干部,都付出了辛劳智慧,作出了贡献”。
1981年8月,邓小平考察新疆。他到牧民家中做客,留下与牧民孩子一起骑马的历史瞬间。邓小平强调:“新疆稳定是大局,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
1981年10月,党中央决定调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到新疆工作。离京前,邓小平就新疆工作对王恩茂作指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恢复。”
同年年底,中央决定恢复“文革”中受到冲击的兵团。
也在这一时期,中央对“对口支援”首次有了明确表述。以1979年召开的全国边防工作会议为主要标志,中共中央第一次确定了我国内地省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对口安排,即北京支援内蒙古自治区,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东支援青海,上海支援云南、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国支援西藏自治区。
1984年通过的《民族区域自治法》,首次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上级国家机关组织和支持对口支援的法律原则,这标志着我国对口支援制度建设进入了国家基本法律层面而且将之作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
发展是硬通理,无论是从是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看问题,都应该多方设法加快新疆地区的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 集体十分关心新疆的稳定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两次来新疆考察,他戴着小花帽与各界代表联欢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江泽民对新疆稳定和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新疆跨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反复强调加快新疆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的进程。
江泽民指出,在中西部地区,新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是硬道理,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看问题,都应该多方设法加快新疆地区的发展。”
他还提出“三个离不开”的论述,即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他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1990年2月,新华社播发消息:国务院批准兵团享有计划单列的某些权利。3月,国务院正式下文,批准兵团计划单列,把兵团的经济发展计划直接纳入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计划,为兵团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虽然当时国务院的文件,还带有浓烈的计划经济色彩,但从那一天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一轮发展期,它开始奋起直追,开始二次创业,并试图再创辉煌。
1996年,中央作出开展援疆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1997年2月,由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8省市和中央及国家有关部委选派到新疆工作的首批200多名援疆干部陆续抵疆。
1997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强兵团工作,兵团对外可组建中国新建集团公司,享受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的各项政策。中央决定,“积极创造条件,参照石河子的管理方式,在兵团农一师、农三师、农六师、农十师的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和北屯设立自治区直辖市”。这一决定无疑吹响了兵团城镇化建设的号角,是兵团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性拐点。它进一步增强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实力,大大提高了兵团在全国的地位,有利于兵团更好地发挥保卫和建设新疆的作用。
稳疆兴疆、富民固边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情牵天山南北,高度关注新疆的发展与稳定。
党中央基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进一步推动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2003年11月,中央对加强新疆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政策措施。2004年4月,中央下发文件,确定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明确指出要把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2005年4月,中央对新时期对口支援新疆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进一步加大了对新疆的支持力度。中央决定从这一年起,对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兵团在南疆的3个师,实行干部支援和经济对口支援相结合,分别由北京等8省市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等15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对口支援任务。
2007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对援疆工作更加重视,并加强了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从而使援疆工作更加顺畅、更有力度。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绘制了清晰的蓝图,是新疆和兵团各项建设事业的总纲,也是当前全国对口援疆工作的总纲。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加快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性,也对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吹响了全国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进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