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活动增厚度
文化工作的核心和落脚点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我们搜索到这样的数字:共有146支街道群众文艺团队,居委会层面的文艺团队近900支。近年来,全区共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8万场次,参与群众近150万人次。
各街镇开展周周演、月月演、季季演活动,为群众文艺团队提供展示、交流、提高的平台。“一街一品”向“一街多品”和“一强多特”发展。长寿“共舞台周周演”、“曹杨之春”社区文化艺术节、长风综艺百花园、宜川戏曲大舞台、“甘泉杯”读书系列活动、“韵致石泉”社区文化艺术节、真如“终身学习节”、长征梅川路休闲街“梅花节”、“桃浦之光”社区文艺汇演、区经委“职工文化艺术节”、区妇联“家庭文化节”等已成为吸引群众积极参与、乐于置身其中的重要文化活动,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受益群众已辐射到长三角地区。
普陀区委宣传部部长祝学军曾经总结过苏州河文化长廊应具备的十大特征:靓丽活泼的亲水岸线,新老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遗存,深具文化内涵的沿岸景观,特色文化街区,依托水岸景观飞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人文气息浓厚的博物馆群落,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与百花齐放的文化艺术作品,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跨河大桥,蓬勃发展的水上旅游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民间研究机构。
这,也应该是普陀文化发展的美好蓝图。
在约14公里的河道上,竟有18个弯道,这是大自然的神斧造化,在全国城市的内河中极为罕见。九曲十八湾,曲曲有传说,湾湾有故事——
苏州河十八弯
长寿湾:长寿湾因长寿路桥而得名,呈半个寿桃形状。长寿路桥,是解放后苏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混凝土大桥,1953年9月28日建成通车。景点:M50创意园、上海面粉公司旧址等。
潘家湾:潘家湾之名始于19世纪初,当时河湾附近村落里主要集聚了潘、张、陈、谭四姓的村民,其中潘姓最多,又因为恰好处于河湾处,所以当地人将此称为潘家湾。景点:三德里(沪西地区第一个中共领导的工会组织——五卅运动期间上海市总工会第四办事处)等。
昌化湾:根据昌化路桥命名,有“昌兴、化育”之意。景点:上海油脂四厂、中远两湾城等。
潭子湾:清初就有潭子湾村落,因虬江向东在此与苏州河湾汇合,形成潭子状,故地名就称潭子湾。景点:纺织博物馆、丝绸博物馆、上棉二厂、普陀区第一家油漆厂——振华造漆厂旧址等。
啤酒厂湾:湾南边的梦清园是上海啤酒厂旧址区域,湾以厂名而命之。景点:梦清园、上海造币博物馆等。
朱家湾:因早期定居湾边上的居民以朱姓为多,所以称之为“朱家湾”,是“三湾一弄”组成部分。景点:玉佛寺、消防三支队宜昌中队(原名宜昌路救火会,改革开放以前普陀区高度第一的建筑)等。
小沙渡湾:十九世纪中叶,这里有一渡口,名叫小沙渡,沟通人们南北往来,所以此湾称之为小沙渡湾。景点:中国第一家生产电风扇的民族工业企业——华生电扇厂旧址、上海第一印染厂的旧址等。
药水弄湾:湾的南面,是当年上海有名的“三湾一弄”棚户区中的“药水弄”,所以称之为药水弄湾。景点:中国第一家罐头食品厂——泰丰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旧址、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的化工厂——江苏药水厂旧址、沪西清真寺、普陀公园等。
纱厂湾:因上海纱厂最集中而得名。景点:上棉一厂、六厂、七厂旧址等。
灯泡厂湾:因河南侧有上海灯泡厂而得名。景点:上海灯泡厂旧址、武宁路桥、沪西工人文化宫、上海第一家机器漂染厂——达丰染织厂旧址、曹杨路桥(苏州河上第一座车行桥)、曹家渡、上海印钞厂等。
小万柳堂湾:十九世纪末,近代上海第一奇女吴芝瑛曾在此居住,吴号称“万柳夫人”故其宅园称为“小万柳堂”,该河湾也因此得名为小万柳堂湾,现遗址已经荡然无存,但万柳堂主吴芝瑛的传奇故事,却流传在民间等。
学堂湾:也称为盘湾里,因该河湾旁有许多学堂,故称为学堂湾。景点:华东政法大学(原圣约翰大学)等。
九果树湾:光绪年间该湾侧有吴家花园,吴家花园又因种植九棵不同种类的果树而称之为九果园。景点:中国近代第一所昆曲教育学校——南伶学校遗址、大华亲水湾、中山路3号桥、原上海木材一厂的旧址等。
火柴厂湾:河湾旁是上海火柴厂的旧址,所以称之为火柴厂湾。景点:商标火花博物馆(上海火柴厂旧址)、长风公园(长风公园海洋世界)等。
古北湾:因苏州河上第一条连接普陀与长宁两区的六车道桥梁古北路桥而得名。景点:中国第一家味精厂——上海天厨味精厂旧址、我国第一家生产合成氨及硝酸的化工厂——天利氮气厂旧址、上海酵母厂旧址、长风生态商务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