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沙漠深处的教育名县
发布时间: 2010-12-01    作者:马成 石振业    来源:光明日报 2010-12-01
  字体:(     ) 关闭窗口

——“民勤教育现象”解读

  这里位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荒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4%以上。

  这里地处石羊河流域最下游,风大沙多,干旱贫瘠,年降水量仅11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646毫米,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这里被认为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生态难民”最多的地区之一。

  然而,这里又是一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早在28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著名的“沙井文化”。明清时人才辈出,“贤良接踵,科第蝉联,文运之盛,甲于河西”,“士民子弟求学之风盛行,竞相夺魁之气不衰”。

  如今,这里小学、初中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5%,高等院校综合录取率达到90.04%!

  这里,就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直牵挂的地方——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

  多年来,民勤因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被外界所关注,而今这里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再次引起外界注目。透视“民勤教育现象”,我们发现——

   政府重视 政策环境好

  民勤县园艺场位于县城西北,因时间长久,树木枯萎,品种退化,这片占地180亩的经济林已失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开发商眼中的“风水宝地”。如果进行商业开发,县财政收入将在1亿元以上。然而民勤县委、县政府看重的不是眼前的经济效益,经过多次调研,决定将县园艺场180亩地作为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的建设用地。

  近年来,民勤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发展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教育工作,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2006年县上设立“县长教育基金”。至目前,县长教育基金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资等多种途径,共募集资金538.6145万元,救助贫困大、中、小学生和贫困教师5509人,发放奖励和救助金412.93万元。为解决民勤四中学生每天往返学校要横穿西大街的交通安全问题,县上主要领导现场办公,不到两个月,一座投资170多万元的天桥横跨县城西大街,成为连接四中两个校区的安全通道。为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县政府根据学校和家长反映,召开治理网吧专题会议,采取果断措施,规范网吧经营,效果显著,群众拍手称快。在第26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结合教育发展实际,县长费生云明确提出了县政府今明两年必须解决的六件实事:依托县内企业和农业站所建立职业教育实习基地,面向全省公开招聘10名专业教师;筹建南关小学,解决县城小学班额过大的问题;为边远地区教师每人每月增发50元交通补贴;将“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励人数由过去的75人增加到100人,扩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表彰面;全面推行教师公开选调制度;试点推行农村学校寄宿学生校车接送制度,让农村学校寄宿学生坐上安全车、放心车。目前,南关小学的筹建、校车接送试点等工作正在按计划逐步实施。

  县委、县政府把“兴水、治沙、办教育”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件大事,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确立“抓班子、带队伍、严管理、重质量、上台阶”的教育工作思路和“两升两降”(教育教学质量要大幅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要大幅提升,安全责任事故要持续下降,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贫困面要持续下降)的教育发展目标,坚持“三个优先”(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教育品牌”“教育移民”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和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的优惠政策,就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建设与管理、经费保障、人事制度改革等,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

  “在民勤的老百姓心目中,不重视教育的政府是不负责的政府,不重视教育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民勤县县委书记卢小亨曾经这样自勉和告诫全县各级党政领导。在一次教育发展大会上,卢小亨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凡涉及教育和学校的事,要尽力做到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优先、项目上照顾,保证教育优先发展。”

  县上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思想,2006年以来,多渠道筹措中小学校舍改造资金11987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5875万元,县财政投入1765万元,社会捐助和学校自筹4347万元),消除中小学危房45271平方米,新建校舍111507平方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