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海南要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这是基于海南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的科学决策。
位于我国最南端的海南省,拥有人口840万,虽然陆地面积只有3.4万平方公里,却富集着阳光、海水、沙滩、温泉、雨林、热带田园风光、少数民族风情等国内稀缺、世界不多的热带旅游资源。
这里毗邻南海主航道,具有对接东南亚经济的区位优势;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海南岛森林覆盖率达到58.48%,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之一;优越的气候条件使之成为我国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的主产地。定期定址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新型外交基地,提升了海南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显然,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作为海南经济支柱产业,是将海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发展与保护完美结合,加快海南产业和市场要素国际化改造,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建设国际旅游岛,还是对海南经济特区体制机制创新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体制创新,在全国率先推出小政府大社会、省直管市县大部门制等管理体制改革。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列入国家战略层面,表明在当前全国改革开放向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的情况下,特区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减弱。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认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模式可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体制上不断创新,这对海南是一个挑战,一份责任。
目前,国际旅游岛建设已列入海南三大体制改革之一。2009年5月,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挂牌成立。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是海南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举措。原来属于省直属局的省旅游局,更名后成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将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大特区迎来发展新机遇
眼下,正是海南旅游旺季,一批批受国际旅游岛新政策吸引的投资商,与中外游客一起涌进海南岛。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投融资、财税、土地、开放等方面,给予海南许多特殊政策支持。同时,国家将大力支持海南构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对海南能源、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海口至广州至南宁高速公路、东环铁路、西环铁路扩能改造、海口-五指山-三亚地方高速公路和万宁-儋州-洋浦地方高速公路、博鳌机场、海南高速宽带无线网、昌江核电等一批关系到海南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这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中央对海南发展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支持和帮助,海南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说,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使海南成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示范区,并使海南在国家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发挥纽带作用。国际旅游岛建设长远目标的实现,将使海南真正成为一个在中国最开放的、发展速度最快的、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宝岛。
看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前景,目前,摩根斯坦利、雅居乐、中信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已进军海南旅游房地产业,在海南东部和南部海岸线上,高标准建设一批精品度假区、旅游景区,正在运作的有三亚海棠湾、陵水清水湾和香水湾、万宁神州半岛、文昌铜鼓岭、博鳌新区等10余个大型旅游房地产项目。
海南省省长助理、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陆志远说,目前,日本最大的出境游旅游公司三贤株式会社已落户海南,德国途易集团、英国任我行集团等一批国际著名旅游企业,已开始与海南旅游行业进行合作。此外,希尔顿、喜来登、万豪等13家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进入海南,提升了海南酒店管理水平。
迄今,海南已拥有旅行社191家、星级饭店259家、旅游汽车1800多辆、各类旅游景区和参观点70多家,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超过16万人,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配套的旅游接待体系,具备年3000万人次的接待能力。2009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200万人次,同比增长7.3%;旅游收入206亿元,增长8.1%。
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说,今年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也是关键的一年。海南将精心组织,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带有标志性、代表性的大事实事。包括召开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启动建设航天主题公园、热带海洋公园等一批大型旅游项目;对主要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路线的标识系统甚至包括旅游厕所进行全面改造,等等。这些项目将成为海南区域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他说,22年前,中央决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开启了海南发展波澜壮阔的新纪元;22年后,中央又决定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必将掀开海南发展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