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屯垦事业的设计师
王震1953年调中央工作后,仍然关心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先后14次回新疆视察和指导工作,尤其是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是新疆屯垦事业的设计师。
屯垦戌边是我国古代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边疆社会,促进边疆发展的有效措施。王震认真分析了新疆的形势,借鉴历史屯垦戌边的经验教训,规划了新疆屯垦事业的蓝图。1950年动员了新疆军队70%的人员参加农业生产,迈开了屯垦事业的艰难一步。1952年毛泽东主席发布《关于部分部队集体转业的命令》,命令说:“你们过去曾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战斗队,我相信你们将在生产建设的战线丘,成为有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出队。你们将以英雄的榜样,为全国人民的,也就是你们自己的未来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战线上奋斗,并取得辉煌的胜利。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①1953年5月,根据毛主席的命令,新疆军区所属部队分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1954年8月,中央军委总参复电:同意二十二兵团与军区生产部队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0月7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宣布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从此,新疆的屯垦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56年王震任农垦部部长,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亲自设计蓝图。他曾5次进入塔里木地区,亲自领导和指挥三五九旅的后代开发塔里木的战斗。当时,部队开发荒原需要大批农业机械,王震亲自写信,由第一拖拉机厂直接给新疆运来一批大马力的拖拉机和堆土机。兵团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新生力量,经王震向中央领导请示,从内地接收了大批知识青年支援边疆建设。当时北京、天津、上海、湖北等地均有年轻的学生投身于兵团这座大熔炉,仅上海一地就来了10万知青。为了发展兵团的经济,王震当时拟定了一个在新疆南部发展50万亩蚕桑基地的宏伟计划。他说蚕桑是我国的国宝,但我国的丝绸产量总赶不上日本,这种局面一定要改变。他请来山东、江苏、浙江的蚕桑专家和技术人员,培训骨干,定植桑园。短短几年,仅农一师就发展了17万亩桑园。然而在十年“文革”中,新疆屯垦事业备受摧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被撤销建制。
1981年6月,王震从发展新疆经济、文化,保持新疆稳定、巩固祖国边防的战略高度出发给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写信,提出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议,并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带领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后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于]981年12月恢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恢复后,王震更加关注兵团事业的发展。他亲自抓地膜植棉新技术的推广,兵团很快推广了地膜植棉技术,并波及全疆,掀起一场新疆农业史_上的“白色革命”。现在,新疆已成为世界上地膜植棉面积最大的地区。他一手促成了兵团与珠海经济特区的携手合作;他亲率日中友好代表团到兵团垦区视察,有力地推动了兵团与日本的经济合作。他两次给江泽民、李鹏写信,建议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并为此派他的秘书协助疏通国务院各部门关系。他对兵团事业的发展真可谓是呕心沥血,始终不渝,关怀备至。
永远活在新疆各族人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