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一五”公墓,这个文革遗址成了全国唯一证重庆大规模武斗的坟墓,这里埋葬了百多人的冤魂尸体。墓园占地面积50余亩,每一块墓碑上都镌刻着“一五派”死者的名字,其下都埋着一名、几名乃至十数以上的红卫兵和造反派。
“八一五派”与“反到底派”
跟全国一样,文革中重庆武斗分成两派:一派据是“保卫毛主席的坚强战士”,“始终不渝地捍卫毛席革命路线”,于1966年8月15日成立的所谓“红卫兵重警备区”,还有工人、干部成立的以“八一五”为代表的种战斗团,后干脆一律对外宣称叫“八一五派”。
在重庆文革中进行到最激烈的1966年至1967年间很快分离出另一派:“反到底派”,也就是要砸“八一五联会”的“砸派”,俗称“反吊起”。
位于重庆沙坪公园小溪亭阁不远的“八一五”公墓基本上都是在1967年5月至8月间被打死的中学红卫和重庆厂矿企事业的工人造反派,年纪大的多在十几岁或二三十岁,最小的仅11岁。公墓建在一片小树林里,这里依山傍水,鸟鸣清幽,很早以前曾是一处解放军烈士墓。“八一五派”所以选中这块风水宝地,据称还是请了风水先生的。首先,这里位于沙坪公园的僻静处,曾是解放前地下党常接头之处,有像征意义;第二,“反到底派”再强大不会攻到这里来,沙坪公园几乎是“八一五派”腹地的腹地。文革武斗时期,以重庆大学为首的“八一五派”,占据了沙坪坝所有的地盘,该地区的“反到底派”都逃走了。
重庆武斗主要集中在各大专院校和各个企业,双方以“占山为王”的形式,来者先到就算是占领了所谓制高点。学校主要是各个教学大楼,工厂主要是职工宿舍和厂房。占全国军工企业四分之一强的重庆,武斗之所以持续时间长,冲突烈度高,很大原因是这些大量的军工企业的存在,凡所有的常规武器,都有军工厂制造。打响山城第一枪的是在重庆工业学校,而真正发生激烈冲突的是在重庆建设机床厂,即现在的建设摩托生产基地。这是一个从汉阳迁至重庆的特大型军工企业。在那个时候这个厂是极端保密的,守卫这个军工企业的是一个连的解放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