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川三线企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机遇与挑战
四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源、能源具有开发的条件,决定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发展国防科技工业,适当地多发展一些重工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要求。但大三线建设开始后投资结构过于偏重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从而造成了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与重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在重工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制造工业发展较快,采掘、原材料工业发展较慢。工业内部也存在不配套的问题,尽管三线建设开始就注意了配套工作,但是问题并未很好解决。许多企业由于生产能力、产品、原材料、前方后方等不配套,因而长期形不成综合生产能力。部分企业和科研单位布局不合理。一些单位进山太深,内部布局过散,远离大城市和交通干线,信息不灵,给生产科技协作和职工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解决三线建设遗留的问题,早在7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国防科委曾根据三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进行调整。国务院对三线企事业单位提出了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方针。随后,在成都成立了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办公室。主要是对一些钻山太深、布局过散、厂址存在严重问题,或无产品方向,生产无法维持下去的企业,分别采取三种办法进行调整:一是就地改善条件,就地调整产品方向。二是地处偏辟、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科研院、所,到中心城市建立技术开发部。三是在原址无法生存的企业,采取迁并或迁建的办法,依托中心城市。
而使三线企业遗留问题得到真正解决,是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以后。进人80年代后,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鲜明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他说:“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改变厂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是很迫近的看法”,“国际形势看来会有个比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即不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环境。”⑨中国将由准备应付大规模战争转向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在国防战略方面将走与过去不同的精兵之路。国家战略的转变,导致了三线军工企业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因此三线企业所面临的就不仅是一个搬迁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个经营机制的转换。
依靠国家计划进行调整,三线企业的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企业间的专业化协作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并不理想,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许多企业的产品选择不准,技术档次不高。进人80年代,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大三线的建设,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通过国家计划迅速实现了中国工业布局的大调整,极大地增强了四川等西南省区的经济实力,计划经济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依赖国家计划,许多三线企业不仅发展困难,有的连生存都是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如何生存和发展,成为大批三线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三线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体系中计划色彩最浓的部分,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是痛苦的。但如果没有大批三线企业由适应计划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成功转轨,四川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必然会大受影响。
市场经济作为一个运行体系,不仅要有完整的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市场,而且要有完整的资金、证券、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不仅要形成全国范围的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要利用国内外一切资源,开辟国际市场,并与之建立密切的联系。市场经济使四川的三线企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但市场经济也使三线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许多企业抓住机遇,使自身的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
三线建设期间四川建成了一批代表国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航天工业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在继续承担国防任务的同时大踏步地走向国际市场。座落在四川省西昌市的中国卫星发射中心,1984年发射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准确进人太空同步定点轨道,证明它的各个系统功能优良,设备仪器先进。1986年,这个中心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实用通讯广播卫星,标志着中国卫星发射从此由试验阶段进人实用阶段。1990年4月10日,当我国首次承揽的国际商用卫星“亚洲一号”发射成功后,邓小平立即打电话表示祝贺和慰问。进人90年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多次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中标,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实力,也为中国争了光。
绵阳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一批三线电子工业企业建在这里。从1985年到1997年,全市共有军转民项目近200项,还开发出彩电、音响、传真机、电视天线、医用B超、光纤通讯等5400多种电子工业产品。长虹公司原为一家生产军用雷达的企业,十多年来这家企业以彩电为拳头产品,一次次地抓住了市场机遇,一跃而为中国彩电大王、全国最大彩电生产基地、全国军转民“十佳”企业。长虹以产业报国,振兴民族工业,创造了辉煌的业绩:1997年彩电产量达680万台,国内市场份额达35%,实现销售收人187亿元,品牌价值达182亿元。正是一批长虹这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作后盾,绵阳这座当年默默无闻的小城,正以新兴现代化大城市的雄姿屹立在中国的西部。
进人90年代,一批三线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有的企业充分运用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来发展壮大自己。四川的三线企业四川长虹、东方电机、东方锅炉、攀枝花钢铁、长城钢铁等企业成功地在沪、深股市上市,在证券市场上筹集到了宝贵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四川长虹以其良好的业绩,给广大投资人以高额的回报,并且成为上海股市中流通市值最大的一支指标股。三线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的成功运作,也充分说明三线企业能够凭自己雄厚的实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90年代后,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三线企业的改革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江泽民、李鹏、朱落基等中央领导多次考察四川三线企业。1991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攀枝花钢铁基地并题词:“努力把攀钢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钢铁钒钦基地”。他来到待批的二滩水电工地上,听完汇报后说:“到工地来看一看大不一样,国家计委的同志也应该来看一看。二滩这个项目在中央没有不一致的意见。这个项目效益这么大,四川又已投人了4个亿。”并指示说:“你们一方面积极地干,另一方面积极地争取贷款,这是对的!”⑩临行前,江总书记再次强调:“二滩规模确实不小,一定要把它搞上去!”在总书记的关注下,国家正式批准开工建设。
1999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又一次考察了四川的三线企业。在成都飞机公司,江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国防实力,他指出我们不搞实力政策,但必须要有实力。在长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总书记表扬了公司在军转民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在攀枝花钢铁公司,总书记来到冷轧厂视察了主轧机、镀锌板生产线,详细了解了攀钢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站在亚洲第一高坝—宏伟壮观的二滩大坝上,总书记对8年时间建成这座我国本世纪最大的水电站备感欣慰。他高度评价了二滩电站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按照国际惯例高标准、严要求地加强企业管理,不仅创下了大型建设项目不超投资预算的成绩,而且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注释: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23页
②⑥⑦《党的文献》1995年3期,第44、41、47页。
③④⑤⑧《党的文赦》1996年3期,第21、10、15、20页。
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7、270页。
⑩《从神秘走向辉垃》,红旗出版社出版,第255页。
(本文作者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宜成都6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