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论三线建设与四川现代化进程
发布时间: 2009-09-18    作者:宁志一 刘晓兰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年第6期 2009-09-18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三线决策体现了第一代领导人改变西南经济落后面貌的历史责任感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也是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过程。1964年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己经提上了党中央的议事日程,4月国家计委党组提出了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这份报告指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第一、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第二、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尖端技术;第三、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①未突出中西部地区的建设。510口、11口毛泽东在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设想时的插话中谈的主要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也还没有提到三线建设问题。此时严酷的国际局势,中国工业布局的弱点,使毛泽东迅速作出进行三线建设的决断。在5月怜口至617讨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多次讲话,谈的主要是三线建设问题,并在中央决策层达成了共识。此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主要是围绕三线建设来进行。

  中央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放在三线地区。但备战也不是建设大三线的唯一因素。1964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已经走出低谷,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人的条件已经具备。从中国经济建设更长远来考虑,此时也需要对三线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周恩来指出“我们第三线是空白架子.非要去建设不可。建设需要时间,如果第三个五年计划还不赶上去,还不逐步地建设起来,那么第四个、第五个五年计划就要落后了。”⑤三线建设一方面是备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工业布局的大调整,在中国西北、西南掀起一轮工业建设的高潮,使内地工业逐步赶上沿海工业的发展水平。这对于改变我国旧有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促进内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是有巨大影响的。

  当时的国际环境的确存在帝国主义人侵的现实威胁,但战争是否会爆发主动权在帝国主义手中。中央决策层中,并不是认为战争就一定能打起来,而是未雨绸缪,为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作准备。同时对战争打不起来的估计也很充分。毛泽东说:“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看得那么容易。有人想,等三线建设好了再打仗。我看美帝国主义不一定会等你的,它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等你建设起来才打?也可能你没有建设起来它就打·也可能你建设起来了它又不打。所以我们要有两手准备。”⑥仗打不起来,三线建设是不是浪费?毛泽东考虑过这个问题。19651112日在天津,毛泽东与部分高级干部谈话时问;“大三线建设、小三线建设,会不会是浪费?会不会化为水?”众人回答:“不会的,就是敌人不来,从经济建设上说,也是有用的。”⑦毛泽东表示满意。毛泽东认为进行三线建设是备战的需要,但即使战争不爆发,从调整生产力布局的角度来看也是值得的。这样备战和开发建设西南和西北地区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196456月召开的有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和各中央局负责同志参加的讨论“三五”计划的工作会议,是一次在四川现代化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在会上中央主要领导人都对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发表了看法。毛泽东说三线建设的开展,首先要把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交通、煤、电建设起来。建设要快,但不要毛草,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毛泽东还风趣地说: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子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这一讲话激起一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刘少奇说,搞四川这个第三线.现在要准备,要着手,耽搁了时间,将来不利,主席着重讲了攀枝花,酒泉也提到了,但不是摆在第一。第一是攀枝花,其他各方面少搞,重点是攀枝花。周恩来也说:“现在要把攀枝花作为一个中心,其他很多相应的东西都要搞起来。不单是一个攀枝花的问题,要通过攀枝花把云贵川联系起来。”⑧

  党中央的决心,很快变成了具体的行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不久,周恩来总理便亲自出面指挥,指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和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建委主任薄一波具体负责攀枝花的开发建设。西南局和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召开了以攀枝花开发建设为中心的西南三线建设长远规划会议,规划将攀枝花建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建材、化工等综合配套发展的大型钢铁基地。会议决定组织联合工作组,对建设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和建设成昆铁路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形成了攀枝花钢铁厂的选址问题和成昆铁路的建设原则,并向周恩来和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攀枝花调查和厂址选择情况。周恩来和国家计委领导小组同意多数人的意见,厂址初定弄弄坪。李富春、薄一波亲往考察后,于115日给中共中央写了报告,指出攀枝花的弄弄坪“现在虽然交通条件差一些,但是从长远和全局来看,确实是一个建设后方战略基地的理想场所”,“一定能够用不到十年时间,把这个后方基地建设起来”。

  19641126,毛泽东、周恩来召见李富春、薄一波、程子华,进一步详细了解西南三线建设规划情况。程子华详细介绍了攀枝花工业基地总体布局、重庆兵器工业配套、弄弄坪建厂规划,以及区内煤、电平衡发展情况,得到毛泽东赞同。李富春详细介绍了多次踏寻、选择厂址情况。毛泽东肯定了首选弄弄坪钢铁厂方案的合理,还说下次中央工作会议在攀枝花召开。由此弄弄坪建厂方案得到最后确定。

  196525,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西南局“关于成立攀枝花工业区人民政呀”的报告,下达了《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规定攀枝花人民委员会仿效大庆形式,实行政企合一,受冶金部和四川省双重领导。196534,毛泽东审阅了冶金部长吕东、攀枝花特区总指挥徐驰所送的《加强攀枝花工业区建设的报告》,批示:“此件很好”。攀枝花开发建设自此大规模展开。毛泽东主席的“3.4批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成为建设攀枝花工业区的巨大动力。攀枝花人将34这一天定为攀枝花建市纪念日而载人史册。

三、三线建设使四川的经济得到了超常的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