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贵州“大跃进”运动概述
发布时间: 2009-09-18    作者:石尚武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第4期 2009-09-18
  字体:(     ) 关闭窗口

  ()贵州“大跃进”的严重后果

  1958年到1%0年,贵州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工业方面,建立了一批骨干企业,主要有贵阳钢铁厂、遵义铁合金厂、贵州铝厂、险峰机床厂、贵州轮胎厂、剑江化肥厂、贵阳棉纺厂等;还兴建了贵阳甘荫塘工业区和三桥工业区。在农业方面,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如贵阳阿哈水库、红枫湖、百花水库、花溪水库等。在交通方面,黔桂铁路都匀至贵阳段,贵昆铁路贵阳至安顺段建成通车。新建公路1718千米。贵阳磊庄机场正式投人使用。在科技方面,先后建立省科委、中国利一学院贵州分院;高等、中等专科学校由3所增加到35所,在校学生由3642人增加到6939;普通中学由152所增加到501所,在校学生由62381人增加到102806人。但是,“大跃进”运动,对贵州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主要表现在:

  1.工业与农业的比例严重失调。在三年“大跃进”中,全省工业企业由1957年的3683个急增到1958年的68333个,增长17.6;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由41.28万人,增加到140.45万人,增长2.4倍。到1960年全省工业产值比1957年增长1.29倍,每年平均增长31.8%。由于全省工业发展过快,摊子铺得过大,严重影响了对农业的投资。三年中,农业产值却每年下降11.2%

  2.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一五”计划期间,贵州年均积累只有19.2%,而三年“大跃进”期间,积累率急剧上升,1958年为41.4%1959年为36.8%1960年为26.1%。在此期间,贵州虽然新办了一批国家和地方的基础工业、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形成了独立的生产能力,农业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但由于基本建设的规模过大,战线过长,超过了贵州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承受能力。而且投人多,经济效益很低,许多新建项目未能交付使用,积压甚至浪费了资金。

  3.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由于对农业生产的高估产、高增购和“一平二调”的错误,严重地挫伤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1960年与1957年相比,全省粮食总产量减少了219.45万吨,产量跌到1951年的水平。

  4.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比例极不协调。在三年“大跃进”中,在“以钢为纲”的口号下,片面地发展重工业。1960年全省重工业产值8.7亿元,比1957年增长了2.29倍,年均递增48.73%,而轻工业产值仅5.16亿元,从而造成日用商品奇缺、物价上涨,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5.城乡人民生活十分困难。1958年到l%O年,由于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财政收支不平衡,全省多投放了数亿元货币,加上农副业和轻工业生产急剧下降,日用消费品供应紧张,商品奇缺,造成通货膨胀,城乡人民面临着解放以来最严重的困难时期。1957年全省人均粮食产量323.7公斤,1960年降为186.7公斤;1957年全省人均猪、牛、羊肉7.3公斤,1960年降到1.4公斤,这一年,有许多城市,过春节每人只能分到二两肉。由于粮、油、肉及禽蛋、鱼等副食品严重供应不足,城乡人民生活极为困难,不少群众不得不用野菜树皮充饥。因许多群众营养不足,患了浮肿病,不少人因无粮充饥,活活饿死。据统计,1959年全省1726.99万人;出生人数47.61万人,死亡35.03万人,自然增长12.58万人。1960年全省1693.48万人,出生33.82万人,死亡88.62万人,人口负增长54.80万人。

  “大跃进”是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总路线引导下,党中央和毛主席谋求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要尝试,由于决策本身的失误和执行中的巨大偏差,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了经济生活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以致从1961年起不得不进行国民经济的大调整,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一次重大的失误。

  本文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七十年讲座》、P《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贵州现代经济文献选编》、《贵州省情》、《贵州统讨一年鉴》、《新黔日报》。

  (石尚武  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部)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