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8月上旬,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地区,连降有水文记录以来的特大暴雨,最大暴雨中心在内丘县璋摸一带,7天降雨量达2050毫米,总降水量达576.8亿立方米,径流量达302亿立方米,相当于1939年洪水的两倍多。从8月中旬开始,洪水陆续汇流天津,接连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峰,严重威胁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形势岌岌可危,军民心急如焚。
河北省委、天津市委、解放军总部和北京军区,适时指示65军全力参加抗洪斗争,任务是:“保卫天津市,保卫津浦路,缩小灾区。”全军上下齐动员,个个要求上抗洪前线。为了指挥及时,我军在西河闸设立了前线指挥部,杜文达军长和我(当时任军参谋长)分工在前指。从8月9日部队开始进入抗洪前线至9月22日水情稳定,我军共打了三段抗洪硬仗。
抢险筑捻 首战洪峰
8月9日,罗瑞卿总参谋长指示我军:“要像作战一样,保卫天津市,保卫津浦路,缩小灾区。”军党委立即召开党委会,研究水情,现场勘察,明确任务,确定方案,下达命令。
8月9日19时,各师、团接到命令,两小时内便做好了各项必要准备,冒雨急行军25至35公里赶到任务地段,防化团奉命乘汽车调往杨柳青,为争取时间徒步行军巧公里才迎上汽车,提前3小时赶到险情很重的中亭堤。于11日前,先后以ro个团的兵力部署在天津市外围子牙河右岸和独流减河左岸筑墙固堤,加修险段。
8月11日,大清河洪水先头到达东淀,15日即上涨到8.39米,比原来4.53米上涨了3.86米,超过保证水位39厘米,形成第一次洪峰。面对汹涌的洪峰,哪里最危险,最吸急,部队就冲向哪里。
西河闸是子牙河水接近天津市区的咽喉,它左面有一个弯如月牙儿的月牙坝,起着重要的拦洪作用。11日,炮兵173团一到,马L展开了加宽加固月牙贝的战斗。他们抬土荷石,往来穿梭,40辆运土运石的汽车往返不息。各营连轮番作业,日夜不停。到13日晨8时,660立方米片石已全部抛人堤下水中,2500立方米土也培在了月牙坝上,将坝加宽了3米。8连连长李玉发抬石头抬肿了腿,大家劝他少抬点儿,他说:“腿肿了算得了什么!现在是大拼搏的时候!”8月12日,千里堤防汛告急,军前指即派74师参谋长董正海率步兵221团、炮兵215团和工兵5团前去白洋淀,参加保卫千里堤的战斗。出发前,杜文达军长嘱托董正海道:“1939年洪水浸淹天津市就是从千里堤决口的。你们虽到百里外保卫千里堤,也就是保卫天津市。”这三个团百里负重急行军,只吃了一顿饭,80%以上的人脚上打了泡,仍然按时到达。19日,白洋淀刮起了八级大风,浪高两米,堤捻被掏了若干半米多深的大洞。在“人在堤在”的口号下,董正海参谋长同战士们一起下水,搭起人墙,保护堤捻。有的人被浪头推到堤上,爬起来再跳入水中。最后,全体官兵手挽手结成人堤,高唱“人民军队忠于党”,在风浪中坚守1小时之久,终于战胜了风浪咆哮,保住了千里提。
8月14日10时,独流减河左岸陈家台扬水站堤外孔道下沉,砖墙裂缝,即将决口,十分危急。83团立即命1营跑步前往抢救。机枪连指导员宋小顺,带头潜入水底,安放土袋。该营官兵经过13个小时奋战,才在堤外筑起了一条长28米、高4米的新堤,堵住了洪水的冲击,排除了险情。
当洪水冲进独流镇的时候,220团l营挨门挨户抢救群众。有一位老太太舍不得离开家,由于洪水的冲击.房子眼看就要倒塌,副班长张保芳,一连背出3个小孩之后,又去背老太太,。当他刚刚背出院门,那房子便突然倒塌了。排长刘德满、战士纪清起,驾驶仅有的破船抢救群众,连续7天7夜,救出群众883人。群众称他们是“救命恩人”,称他们的船是“救命船”。
14日11时,南运河东堤来的一股洪水,直扑津浦路的22号和24号铁路桥墩,路基出现裂口,眼看我国这条南北运输大动脉就要受到威胁。当抢修命令到达220团2连后,全体官兵立.即登车,火速赶到。桥下水流湍急,抛人的土草袋子一个个随水流走,沉不到预定位置。崔步营等8名战士见此情景,不顾危险,跳入水中,用身体压住草袋,人与草袋一齐下沉,连战5个小时,这才垫起了桥墩堡,保证了铁路桥的安全。与此同时,1连和3连与民兵在堤岸截流,堵住了这股洪水,为护桥作业提供便利。
14日20时,进洪闸8孔闸门最中间的5个孔全被洪水冲来的青麻堵塞,严重影响着洪水下泄,闸身也受到威胁。炮兵352团7连连长王元佐当机立断,一面上报,一面带领部队火速抢救。班长赵锡波带头下水,接着同志们相继跳人水中,闸下蛇鼠甚多,青麻经水浸泡又十分坚韧,且有铁丝拴连,捞取十分困难,再加上水急浪大,系在腰上的保险绳磨破腰背,鲜血随浪而流。但同志们全然不顾,坚持奋战11个小时。之后。8连和9连赶到,相继下水。他们腰系绳索,悬空而下,坚持水底作业。夜晚,狂风暴雨突然袭来,巨浪掀起一人多高的水柱,撞击闸门,越门而过。高高的水柱,急急的巨浪,沉重地打在战士们的身上,发出“叭叭”的响声。战士们浸在冰凉的水中,冻得浑身颇抖,嘴唇发紫.但他们不畏寒冷,不怕艰险,钻到水里,抓出一把把的青麻来。战士赵左余,手上、释上鲜血直流.连长把他推上岸,他又跳下水去。官兵们经过三昼夜的应战,捞取青麻ro余万公斤,闸孔才全部疏通。
16日凌晨,北五里庄的堤捻上出现了一个30多米长、10多米宽的缺口,汹涌的洪水滚滚奔来,情况万分危急!320团9连闻讯冒雨飞速赶到。紧张的截流战斗开始了,当把一筐筐的泥土倒下决口时,只见激流将泥土冲得精光。战士们又把一袋袋的泥土投人决口,一个急漩涡,又把整袋的土卷走了,共产党员朱选荣和共青团员胡作荣等见势不妙,纵身跳人激流,潜到水底,按住土袋,一会儿,连人带土袋又被卷出了水面。还是不行!水不等人,人急如焚!这时,连长马培惠大喊一声:“跟我来,不信堵不住它!”说着,马连长和指导员朱友德等数十名官兵一下跳进激流。他们一个个紧紧抓住系在木桩上的大绳子,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以身体堵挡激流,岸上官兵猛垫土袋,经过26小时激战,终于堵住了缺口.截断了激流。
8月16日晚,东淀和独流减河的水位才降到保证水位以下,经过7昼夜的艰苦奋战,我军指战员与民兵、群众一起战胜了首次洪峰。刘子厚省长、阎达开书记、万晓塘书记等省、市领导同志和杜文达军长、杨银声政委等都亲临前线,一面指挥抗洪,一面慰问和鼓励取得初战胜利的指战员与民兵、群众。
8月17日,《天津日报》发表了题为(向解放军学习)的社论,使部队受到很大鼓舞。
分洪固堤 再战特大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