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建国初期统一内蒙古行政区划的决策及其实施
发布时间: 2009-09-04    作者:李玉伟    来源:中国期刊网 2009-09-04
  字体:(     ) 关闭窗口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初始时唯一的民族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和实践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地区。历史实践证明,内蒙古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特别是完成统一区划形成内蒙古统一的自治区域的重大决策,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自治区各项事业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学术界深入总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诸多宝贵经验之际,依据目前尽可能查阅到的馆藏档案、文献汇编、报纸资料及回忆录材料,分析中共中央当年关于统一内蒙古行政区划、恢复内蒙古历史地域的决策,追溯其依据“承认历史,照顾现实,解决问题,达到团结”的原则,使内蒙古逐步实现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中共中央的历史性决策

  194751,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成立。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族政策在内蒙古中东部解放区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中共中央逐步提出了恢复内蒙古历史地域的构想。在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前夕,194935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在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有关负责人对内蒙古的行政区划和自治形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毛泽东提出,要为恢复内蒙古历史地域积极创造条件,自治区领导机关先由乌兰浩特[1]搬迁到张家口,等绥远解放以后再搬迁到归绥。这一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撤销热河、察哈尔和绥远三个省,为内蒙古形成东、西部统一的自治区域创造条件。[2]这表明了中共中央将在条件趋于成熟、工作逐步推进的情况下,撤销热、察、绥三省,统一内蒙古的行政区划,彻底改变内蒙古地区东、西部长期被分隔的状态。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乌兰夫分析了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关系,指出:“土改前内蒙古地区的汉族地主未打倒,蒙汉人民互相歧视;土改后,民族关系有了改善,反映在党和各级政权中,蒙汉干部关系得到改善。起初蒙古族群众认为共产党是汉人党,共产党与蒙古族没关系,土改以后才认识到是共产党领导农牧民穷人翻了身。但是,由于几百年来的民族压迫和大汉族主义的影响,蒙汉民族关系还不是没有问题的。总的看基本上做到了蒙汉族之间互相团结,逐渐在克服大汉族主义思想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想。”[3]

  19494,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致电内蒙古自治政府,决定从同年5月起,由热河省代管的昭乌达盟和由辽北省代管的哲里木盟(包括东科前旗)划归内蒙古自治政府。4月底,内蒙古自治政府致函热河省、辽北省,决定派出自治政府财经委员会主任王逸伦代表内蒙古自治政府,办理有关的交接工作。[4]

  19499,内蒙古地区全境获得解放。9月下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内蒙古自治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了这一重要会议。代表团的主要成员有乌兰夫、特木尔巴根、王再天、朋斯克、刘春等人。会议期间,内蒙古代表团被安排在全国几个大行政区的序列中,这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民族自治区的重视。

  乌兰夫在这次会议的发言中介绍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以来的有关情况,阐述了建立新型民族关系在新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从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以来,到现在已经两年又四个多月了。”“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革命运动胜利的直接推动下,在各解放区与人民解放军的极大帮助下,经过了自治运动、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和发展生产,已使内蒙古的面貌大大改变,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军事上,内蒙古人民解放军积极配合各兄弟部队作战,共同解放了内蒙古广大地区和人民,歼俘了大量敌军。在政治上,自治区内的蒙汉各族人民,现在是共同管理着各级政权,蒙汉民族的政治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在经济上,自治区内的蒙汉人民在土改中,都同样分得了一份土地,耕畜和农具。还有蒙汉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也无不同样得到发展或同样受到尊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蒙汉民族间的种种成见、隔阂与歧视正在消除,亲密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正在形成。毫无疑义,蒙汉各民族间平等团结的新的民族关系,是内蒙古民族解放与新内蒙古的建设事业所以能顺利进展的重要条件,也将是新中国建设事业所以能顺利进展的重要条件。”[5]

  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新中国以民族区域自治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中共中央提出恢复内蒙古历史地域的决策后,各族人民普遍认为这是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的重大举措。但是在具体问题上,比如内蒙古自治区的规模以及内蒙古的政治中心应在哪里等问题上存在着不同意见。关于内蒙古的政治中心,多数人主张设在归绥,一些人认为应该设在承德、张家口或赤峰。[6]经过内蒙古工委和自治政府召开有关会议进行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决定先将自治政府搬迁到张家口,等到实现绥、蒙合并以后,西迁到归绥。

  19491123,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提出申请,指出乌兰浩特市在内蒙古的位置偏东,对领导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工作不便,请求将内蒙古自治政府机关从乌兰浩特迁往张家口。24,这一申请被政务院批准。122,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内蒙古自治政府改称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乌兰夫被任命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哈丰阿为副主席。1213,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乌兰夫任书记。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归中共中央华北局领导,同时指导绥远省委的工作。经中共中央批准,同时成立了中共内蒙古分局东部区委员会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东部区办事处,代表内蒙古分局和自治区政府管理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工作。

  12月下旬,内蒙古自治区党政机关开始西迁张家口。当时乌兰浩特与张家口之间已有便利的铁路运输,因此搬迁工作十分顺利。至1950625,搬迁工作全部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党政机关开始在张家口全面展开工作。

  绥远地区和平解放后,绥远省人民政府成立了蒙古工作委员会,负责当地的蒙古民族工作。为了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在中共绥远省委的主持下,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乌兰察布盟自治政务委员会相继成立。1950117,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做出了《关于处理绥远境内蒙古民族问题的方案》。21,又通过了《划归绥市回民区案》。同时期,还在包头市设立了回民区。195110,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之外的少数民族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地方鄂伦春自治旗成立。[7]这是贯彻新中国民族政策、对内蒙古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权利充分尊重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同时期,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阿拉善蒙古族自治旗、伊克昭盟自治区和乌兰察布盟自治区也相继成立。

  察哈尔盟南部与察哈尔省北部毗邻,两地土地交叉,蒙汉杂居,农牧矛盾比较尖锐。19499,中共中央华北局召开会议,讨论了内蒙古与察哈尔省的交界线、妥善处理有关的历史遗留问题等。此后,双方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进行反复协商和多次实地勘界。195035,两省区共同向政务院汇报了协商结果,“划化德县边墙以北宝源县张多公路线及其以北(即原宝昌县公路属内蒙)地区及与沿太左旗南界紧相毗连之全部租银地,多伦县除二号区以外之全部地区归内蒙管辖。内蒙与康保、商都县之原界线照旧,但各该县界内与其北边界线系相毗连的‘租银地’村庄亦划归内蒙。”[8]327,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上述报告。[9]

  19508月初,内蒙古和察哈尔省分别决定由察盟工委和察北地委组成划界工作组,到宝昌、多伦、化德处理划界问题。工作组对这些地区的干部和群众进行了相关的宣传、教育,同时开展实地勘界、清理财产、整理机关文件和档案等具体工作。92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察哈尔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出布告,宣布了双方的交界线:“化德县除三区外之全部地区;宝源县境内张多公路线及其以北(即原宝昌县公路属内蒙)地区及与沿太左旗南界紧相毗连之租银地全部;多伦除二号区以外之全部县区,均划归内蒙管辖。察北之康保、商都两县与内蒙之原界照旧,但该二县境内与其北边界线紧相毗连之租银地村庄,亦划归内蒙”。[10]察哈尔省管辖下的多伦、宝昌、化德三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基本上解决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这一带的农牧矛盾问题,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当地的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蒙绥合署办公与撤销绥远省建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