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档案记忆中河北镇反的群众工作
发布时间: 2009-09-04    作者:王颖 刘江茹 吕新民    来源:中国期刊网 2009-09-04
  字体:(     ) 关闭窗口

  建国初在全国开展的镇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同以美蒋为首的国内外反动残余势力,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的激烈的阶级斗争河北的镇反斗争,1950年中央“双十”指示为界,可分为两大阶段:19497月至19509月为第一大阶段。在该阶段,河北的镇反工作虽然提出了发动和依靠群众的方针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脱离群众“宽大无边”的右倾偏向。195010月至19536月为第二阶段。在该阶段,河北的镇反工作在中共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于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的决策和战略部署,坚持了党的群众战线,基本上纠正了脱离群众“宽大无边”的右倾偏向,形成了全省群众镇反运动的高潮,并最终取得了全省镇反斗争的伟大胜利,为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巩固社会秩序、恢复河北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回顾这段历史,总结镇反运动中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有利于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这段历史,而且有利于借鉴历史经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双十”前镇反的群众工作

  河北是建省和开展镇反运动较早的省份之一,从一开始,省委、省人民政府就非常重视镇反中的群众工作。早在19497月河北省委第一次全会通过的《河北省基本情况与当前的基本任务》中,就明确规定肃匪反特、取缔会道门、镇压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要“配合发动群众,挖掘与摧毁敌人的下层组织”。8,河北省高干会议通过的《关于1949年后半年的工作的决定》又指出,“应继续贯彻发动群众,肃清暗藏的特务奸细,严格取缔道门,巩固社会秩序,以保卫城乡生产建设的方针”,“在新区应认真依靠群众”,“并在全区教育党员群众提高警惕”,“使之开展成为群众性的清剿治安运动”。19506,河北省第一次党代会通过的《河北省委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决议》,更进一步强调了“在生产运动中紧密团结广大群众,孤立反革命分子”的群众路线。至1950年中央“双十”指示以前,河北的镇反运动虽然提出了依靠和发动群众的方针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严重存在着脱离群众的现象。一是对反革命分子该镇压的未镇压,该处理的未处理,或镇压处理不及时,积案甚多,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二是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表现了错扣、错判,量刑上的畸轻畸重,甚至轻重倒置,或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三是对反革命分子管理不严,认为“教育改造万能”,将反革命杀人犯与普通案犯不加区别地让其外出生产,造成严重的逃跑现象;四是镇反中的关门主义和神秘主义,不去下苦功夫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各阶层民主人士做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和发动工作,致使广大群众对镇反产生疑虑和波动,民主人士摇摆和观望;五是曲解党和政府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把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以保障人权与镇反对立起来,把统一战线中的反对关门主义与镇反混淆起来。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窒息了广大群众参加镇反的积极性,而且助长了反革命分子的嚣张气焰,如不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广泛发动群众,镇反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

二、加强宣传工作,深入发动群众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