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的那场人间风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历史早已定论,人们也多已淡忘。但是,痛苦和悲哀可以忘记,而历史的教训却应该永远记取,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而在“文革”期间所建立的“五·七”干校,正是反映这段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阶段: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时期
1968年,即“文革”第三年,鉴于当时河北省直机关的两派群众组织派性严重,对立情绪很大,因此,北京军区党委和刚成立的河北省革委,决定按照毛主席“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很多问题可以在学习班得到解决”的指示精神,决定将原省直各单位迁出驻地,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同时进驻工人和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以领导各单位的斗、批、改。
从1968年10月到1969年2月10日止,先后集中省直80个部、委、厅、局(其中群众团体、民主党派14个),115个厅属企事业单位,共195个单位的15531名(一说为198个单位15838人)干部、职工,分别集中到石家庄、张家口、邢台、唐山、天津等地,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同时进驻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共5498人(其中工人3895人,解放军1603人)。学习班共分设12个指挥部,具体情况为:
(1)文艺指挥部:包括省文化局、文联等文艺系统的20个单位,共1966人(含工人、解放军,下同),住北京军区步校营房。
(2)正定指挥部:包括省公安厅、检察院、法院等政法系统的7个单位,共1206人,住正定县城关。
(3)报社、电台指挥部:包括河北日报社、河北电台、广播事业局三个单位,共1085人,住井陉煤矿。
(4)第一指挥部:包括省委机关18个单位,共1023人,住政法干校。
(5)第二指挥部:1968年11月22日举行开学典礼,包括省人委、党群、财贸系统等30个单位,共2706人(含装司领导小组),住铁道兵学院。
(6)第三指挥部:包括驻石家庄的机械厅、二轻厅、纺织管理局等6个单位,共1313人,住北京军区步校营房。
(7)平山指挥部:包括驻石家庄的石家庄农机研究所、合作干校等10个单位,共1037人,住平山城关和温塘疗养院。
(8)宣化指挥部:包括省经委、计委、建工厅、物资局、统计局、林业局、气象局、农机厅等工交、农林系统的40个单位,共3773人,住宣化河北师范学院。
(9)邢台指挥部:于1968年11月12日开办,包括省政协、民委、教育厅、卫生厅等统战、教育、卫生系统的20个单位,共1519人,住邢台市。
(10)唐山指挥部:1968年11月2日正式成立,共集中了驻津、唐的省煤管局、冶金厅、农垦局、地质局等29个单位(含驻秦皇岛的水产局)的3251名干部、职工,加上工人、解放军共3727人,住唐山市。
(11)省银行(299人)、省邮电局及所属2个单位(664人),单独办班。
(12)留津14单位,主要是工厂不脱产的工人(711),由驻天津领导小组组织办班。
第二阶段:“五·七”干校时期
为了搞好省直“五·七”干校,1969年10月,河北省革委将下放到各有关地区的大曹庄、唐家庄、宣化、芦台农场,收归省革委领导。同时,各学习班陆续进驻各“五·七”干校。1970年下半年,在清队、整党、审干任务基本完成后,为进一步按照毛主席“五·七”指示培养教育干部,及学习黑龙江省柳河经验,将原各学习班正式合并组建为4个干校,即大曹庄、唐家庄、宣化、芦台4个“五·七”干校。1971年5月,又成立了滹沱河“五·七”干校。
(1)河北省大曹庄“五·七”干校:1969年春在宁晋县开始筹建,10月,第一、二、三指挥部,邢台、平山指挥部陆续进校。11月16日,经省革委正式批准,组成由12人参加的干校革命领导小组,原筹建小组撤销。干校共有学员6629人,及工宣队员546人,解放军宣传队员170人。将第一、二、三指挥部编为第一、二、三大队,邢台指挥部编为第四大队,平山指挥部编为第五大队。1975年3月1日,干校结束。
(2)河北省唐家庄“五·七”干校:1969年6月开始筹建,11月17日,干校革命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原筹建组撤销。干校由正定指挥部、文艺指挥部(部分)、电台报社指挥部、银行学习班、邮电学习班和唐家庄农场组成。初时共有学员2211人。1975年2月,该干校奉命撤销。
(3)河北省宣化“五·七”干校:1969年4月9日,成立宣化“五·七”干校筹备小组。11月13日,河北省宣化“五·七”干校暨干校革命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干校由化指挥部和宣化农场革委会组成,共有干部2984人和工勤人员412人,下分一、二、三三个大队。1975年3月1日,所有学员全部分配、安置,干校结束。
(4)河北省芦台“五·七”干校:1969年11月21日芦台“五·七”干校正式成立,干校革命领导小组也随之建立,原芦台农场革委会撤销。干校由唐山指挥部和芦台农场组成,共3251人。1974年1月31日正式结束。
在1975年2月底,河北省委撤销以上4干校,而决定集中力量办好滹沱河1所干校。
(5)滹沱河“五·七”干校:1971年5月3日,经河北省革委党的核心小组研究,正式建立滹沱河“五·七”干校。
各“五·七”干校的领导机构为干校革命领导小组设组长、副组长、组员。其办事机构一般为办公室、政工组、生产组、后勤组,统一负责政治思想、筹建施工、行政生产、生活管理等工作。其下属机构为大队(或分场)、连、排、班的建制。按照中央指示,干校的任务主要是轮训在职干部。
第三阶段:结束
1975年1月5日,根据河北省委指示,在省招二所召开省直干校、学习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大曹庄干校、唐家庄干校、宣化干校、芦台农场、大曹庄农场及省审干办、省直学习班办、河北省委组织部的有关人员。会议由谷奇峰主持。主要研究了如何结束干校和学员的安置问题。会议决定,1月20日宣布干校结束,3月1日前完成安置工作。1月10日,省委组织部正式下文,宣布共存在6年的唐家庄、大曹庄、宣化3干校结束。
从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直到“五·七”干校一共进行了以下活动:大联合、清理阶级队伍、整党建党、“一打三反”运动、批判极“左”思潮和清查“五·一六”、干部工作(解放干部、审查干部、安置老弱病残)、参加农村斗批改、干部插队落户、批陈批林整风和落实政策、批林批孔和落实政策等。
《档案天地》(史海泛舟)2002·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