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辽宁改革开放30年的主要历程和基本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 2009-09-03    作者:周永生 张天维    来源:中国期刊网 2009-09-03
  字体:(     ) 关闭窗口

  4.启动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19841020,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同年1127日,中共辽宁省委制定《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86125,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规定》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这标志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转变。据辽宁统计局测算,辽宁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分所占比重,1978年国有经济为83%,集体经济为17%;到1992年,国有经济为70%,集体经济为23%,其他经济类型为7%;2006年,辽宁工业总产值比重,国有经济为12%,集体经济为3%,其他经济类型为85%,非国有经济已成为支撑辽宁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5.认真制订和实施新的发展计划。19801985年辽宁省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是继“一五”计划后的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是在调整中使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的五年计划。“六五”计划的具体要求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六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重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有重点地对现有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加强了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财政状况逐年好转,严格控制了人口增长,妥善安排了城镇劳动力的就业,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出现繁荣兴旺的景象。

  6.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19861990年是辽宁执行“七五”计划时期,这个时期国家把辽宁列为重点改造的地区,为此,辽宁一方面把改革放在首位,同时,又从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入手,努力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这一阶段,大力进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顾大局,讲团结,重实效,比贡献”的好风气;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关心群众的疾苦,着力解决百姓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大力进行党风和社会风气建设,严肃党纪政纪和国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分子;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和处理“四化”建设和改革中的各种问题;坚持“四有”教育,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等。在工作中,这一阶段切实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干部政策、统战政策、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充分发挥了各方面、各阶层人士的积极作用,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建设四化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对人才的使用、培养工作,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调动各级各类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7.大批外商企业投资落户辽宁。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1983年提出“改革、开放、改造、开发”振兴辽宁的战略思想;之后,又提出“奋发图强,振兴辽宁,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1984年又提出了发展辽东半岛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战略设想。19849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批准大连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兴办大连经济开发区。同年10月批准营口港对外开放。此后,辽宁在大连等城市继续建立了一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综合开发区等。辽宁进出口总额大幅攀升,1978年是159亿美元,到1992年达到769亿美元。同时外商投资企业越来越多。欧美许多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摩托罗拉、西门子、阿尔卡特、诺基亚和飞利浦等,都陆续到辽宁开拓市场。辽宁为外商投资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外商投资企业也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改革开放处在攻坚阶段的战略选择(19922002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