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勤务工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中作战对象是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后勤工作出现了许多与国内战争不同的新问题,志愿军必须由过去“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的观念转变到彭德怀提出的:“后勤工作将提高到指挥战斗,组织供应,保证战争供应的更高阶段”[1]493。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朝鲜战争的客观需要。总结安东市在地方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可得出以下主要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完成支前任务的根本保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依靠相差较悬殊的武器装备,战胜了高度现代化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
党中央、毛主席适时地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决贯彻执行“边打、边稳、边建”[2]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一边打仗,一边稳定物价,一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地处国防最前线的安东市担负了直接支援前线的战斗任务。这是一场有着深刻的国际影响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因此,中共安东市委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把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作为市委的中心工作,全力以赴,认真做好。
在安东市委直接领导下,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加强对支援战争的领导,市委、市政府立即将和平时期的领导体制转为战时领导体制。1950年9月13日,市委决定对全市工作实行两套领导:一要抓好生产;二要积极防御准备战争,加强对群众备战教育[3]。10月20日,市委决定恢复金汤、元宝、镇兴、中央、镇安五个区与街的两级政权组织(1949年6月撤销区、街建制)。21日成立区工委(设组织、宣传、战勤委员),区公所设防空指挥部和战勤、公益、民政股[4]。从市到区、街形成了有机的领导整体。10月26日,我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的统一领导机关———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成立,发表了关于在全国普及深入地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通告[5]63。随后,安东市也相继成立了抗美援朝分会,由市长陈北辰任主席;市防空委员会、防空总指挥部(市长任总指挥);区防空委员会、防空总指挥部(区长任总指挥)和支前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市的防空、治安、战勤和群众教育工作。安东市二届首次人代会还通过了普及深入抗美援朝计划,并向全市发出为“争取国防最前线的英雄城市的光荣称号”而奋斗的号召[6]。
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及委员们,都亲自担任这些组织的领导,身体力行,积极做好支援工作。同时,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还亲自向群众做动员,引导群众按市委的正确部署完成各项任务。1950年11月8日,当美机炸毁66千伏的“新六线”时,安东市顿时停电、停水、停工、停业,陷入瘫痪的状态。群众表现恐慌。市委书记张烈立即到电业局了解情况,向全局职工进行形势教育,与局干部迅速组织起53人的抢修队伍,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抢修斗争。从而,提高了市委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群众对市委的号召一呼百应,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广大党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群众。在抢修“新六线”过程中,安东电业局组织了包括10名党员[7]在内的抢修队。“电业工人苏成发(共产党员)、尹勤华(共产党员),在工作中起到了勇敢积极的带头作用。11月8日坚持抢修一下午,晚上又干了一夜,都是爬到铁路上面去工作,敌机来了,别人都去隐蔽,苏同志仍坚持工作,不顾敌机的扫射完成了上级所布置的任务。不但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且还帮助未完成任务的小组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提前完成了抢修。”[7]
二、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援是完成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