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新中国60年广西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时间: 2009-09-02    作者: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2009-09-02
  字体:(     ) 关闭窗口

  六、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广西5000多万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千年机遇,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入发展新阶段,广西沿海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由此掀开历史新篇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将发展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成为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2008年5月和12月国家先后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和凭祥综合保税区,广西北部湾开发开发和对外合作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批大型项目相继获准开工建设,石化、钢铁、能源、林浆纸、电子信息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发展,临海工业园区加快推进,经济区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投资49亿元的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一期项目、投资57亿元的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二期项目先后胜利完成,沿海基础设施支撑经济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港口资源整合和投融资平台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现代化大型组合港加快建设,国际大通道日臻完善。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从2002年的20个增加到2008年的39个,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从2002年的2008万吨增加到2008年8355万吨,新增吞吐能力6347万吨。南宁、北海机场可直飞国内40多个城市和东南亚主要城市。沿海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投资87亿元的金桂林浆纸一体化一期工程实现新开工,投资152.5亿元的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工程、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基地等启动建设,防城港企沙千万吨钢铁、防城港核电项目等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08年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GDP突破2000亿元,达2219.7亿元,对广西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5.8%;财政收入超过270亿元,达272.38亿元,对广西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4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1000亿元,达1288.71亿元,对广西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0.1%;进出口总额超过60亿元,达60.61亿美元,对广西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49.4%。经济区开放开发掀起了新高潮,发展势头强劲,龙头带动作用增强。

  七、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广西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把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广西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明显提高。2008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88.75亿元,其中R&D经费支出33.48亿元,占广西GDP的比重达0.47%。广西科技机构791个,科技活动人员达7.07万人,比2000年增长45.5%,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4.95万人,比2000年增长56.6%。创新体系初步建立,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汽车、机械、制糖、甘蔗、桑蚕等优势产业和领域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品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2006-2008年广西万元GDP能源消耗分别下降2.5%、3.31%和3.9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全社会形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良好氛围。

  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2008年广西森林覆盖率达54.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2.7%,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为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46.7%,农村沼气池入户率为42%,沼气池入户率居全国第1位。地表水环境和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广西保持山清、水秀、地干净的良好生态环境。

  八、人民生活实现从极度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