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革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西开始了一场以改造计划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线的伟大实践,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局部改革到全面改革,从商品经济要素的引入到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探索出一条符合广西区情的改革发展之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广西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重点推动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广西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以南宁、柳州两市作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职工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国有企业发展。以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讲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广西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广西加快各领域改革,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至90年代末,长期困扰我们的商品短缺时代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广西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协同推进、全面深化,并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全面取消农业税,废除农业特产税,实现农民种田不缴税的历史性跨越;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全面推进,成功组建了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等7个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动力明显增强;投资、财政、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全面深化,加快推进。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全力推进全民创业,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发展活力明显提高。2004年广西非公经济增加值1551.32亿元,占广西GDP的45.2%;2006年广西非公经济增加值达2453.05亿元,占广西GDP比重首次超过50%,达50.8%;2008年广西非公经济增加值3800亿元左右,占广西GDP的比重达53%左右,成为推动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开放合作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新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对外经济蓬勃发展,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从“神经末梢”一跃上升为国际大通道的龙头和枢纽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首府南宁,广西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中国与东盟搭建起政治、外交、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服务了国家周边外交战略,推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了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给中国与东盟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和好处,广西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广西成功举办了四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从共识走向实践,重点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拓展。广西积极参与两广合作、泛珠合作、西南协作及与长三角、港澳台合作,成功举办了四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多区域合作深入开展,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快速发展。1978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2.69亿美元;2008年超过100亿美元,达132.42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48.2倍,年均增长13.9%。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6.0%提高到2008年的12.6%。出口竞争力显著增强, 2008年广西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部出口产品的比重达89.3%,比1978年提高36.6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26.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4.1%。与各大洲贸易快速发展,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贸易紧密,与广西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由80年代的110多个增加到2008年的192个。2008年广西与亚洲贸易额达72.81亿美元,与美洲贸易额达27.94亿美元,与欧洲贸易额达16.85亿美元,与非洲贸易额达7.68亿美元,与大洋洲贸易额达7.13亿美元。东盟已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额达39.82亿美元,占广西进出口总值的30.1%。其中,与越南的贸易额达31.25亿美元。1978—2008年广西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9727个,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4.6亿美元。2007年实际利用区外境内资金超过1000亿元,达1072.39亿元;2008年达1483.47亿元,比2002年翻5番多,“百企入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成效显著。广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迅猛增长。截止2008年,广西对外投资项目累计257个,投资总额达4.69亿美元。
六、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