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香港
国际人士评说香港回归15周年
发布时间: 2012-10-24    作者:    来源:国史参阅 2012-10-24
  字体:(     ) 关闭窗口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中央政府切实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坚定不移地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今日的香港,经济发展稳定,民生日益改善,东方之珠散发出更为璀璨夺目的光芒。

  “一国两制”是非同寻常的创新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新闻学教授戴雨果:“一国两制”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创新,这一模式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中国务实精神的最好体现。西方的唱衰者们曾预言“一国两制”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他们没有认识到,在中国,意识形态的传统思维已让位于由邓小平设计的更现实可行的、有科学依据的创新实践。

  1997年以来,得益于与祖国的紧密互动以及香港体制自身的持久稳定等因素,香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当前,世界制造业向东迁移的趋势仍很明显,而香港的企业从广东省的劳动力及土地资源方面受益颇多,再加之与祖国内地巨大市场的天然关联,香港正在新兴产业领域特别是服务与创意产业等领域全力快速发展。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令多方受益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邹至庄:香港1997年回归以来,经济取得了持续发展,这证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得以成功实践。

  香港回归之前,一些香港人不看好未来的经济发展,移民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然而,不久之后,很多人又返回香港,因为他们看到了香港发展的繁荣态势,也对香港回归后的各方面发展感到满意。回归潮证明香港人对“一国两制”的认同,香港在政治制度方面保持稳定与发展,在经济方面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香港现在是欣欣向荣的国际金融中心,配套设施完备,市场环境良好,也是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吸引了很多外国企业和投资者来到这里设立办公机构,再面向中国和亚太各国发展业务,这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年来,香港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多赢的成果,无论是外国公司和投资者,还是中国生意人和香港民众,都从中获得了利益,对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都贡献良多。

  各领域成就有目共睹

  《今日中国》杂志阿拉伯文顾问侯赛因:1997年香港回归时,我正好身处香港,有幸见证了那历史性的一刻。我还记得,那时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和街道的模样与中国内地相比,有着自己的特色。一些人担心回归后,能否保持这些特色?现在看来,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在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引导下,香港回归后取得的巨大发展有目共睹。15年来,香港人的社会和政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香港本地和外来人员的权利都可以得到保障,香港在贸易、文化和旅游等行业发展迅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显示出中国政府香港政策的正确性。

  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回归后,香港同世界多国尤其是东南亚各国的政治和经贸往来不断深化,香港成为新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展示自身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自1997年回归至今,香港经济经历了两次严峻的挑战,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香港人民团结一致,在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成功抵御了这两次危机,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香港回归后的15年发展中,也许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仍然乐观地认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有能力妥善处理发展中的问题,把香港和中国内地发展得更好。

  独特位置为跨国企业提供便利

  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主管维奥雷尔·伊斯蒂奇瓦亚·布杜拉:香港依然是欧盟企业在亚太地区的枢纽。香港不仅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还提供了丰富多样、富有经验的服务,这为欧盟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市场提供了便利。欧盟期待同香港特别行政区进一步发展关系,并密切双方在政治、经济和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同时欧盟期望今后加强在教育、气候变化政策等领域与香港的合作。

  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 任沃拉萨: 我去过香港十多次了,每次去那里,都能感受到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香港期间,我看到各个景点都有各国游客。在商场里,世界各地品牌的商品琳琅满目,各式餐馆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充分享受着香港的自由和繁荣,香港的国际化特色令人印象深刻。香港自回归以来,成功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每年的游客人数从1040万人次激增到4190万人次,与700多万香港人口相比是非常让人惊讶的数字。这给香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而这与中央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密不可分。

  中国实行的“一国两制”政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了解决香港问题的鲜明思路,指明了香港回归后的发展路线,也在实践中让香港乃至世界人民切身感受到香港未来的发展活力和广阔前景。

  15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突飞猛进,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高,这也提升了香港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中国内地借助香港这座桥梁,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内地与香港的经济比翼双飞,并不断通过合作,开拓更广泛的领域,创造更多的机遇,实现了双赢。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亦以自身不断的发展持续为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做出贡献。在未来,内地与香港还需要共同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平衡等方面的挑战。可以相信,在“一国两制”政策下,内地与香港未来的发展与合作一定能继续带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