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台湾及两岸合作交流
新中国解放台湾的计划是如何搁浅的
发布时间: 2010-07-23    作者:孟昭庚    来源:《党史文汇》 2010-07-23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

  当时的形势对解放军武力解放台湾还是相当有利的。美国对极度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已经失去希望。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美国没有作出任何反应,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甚至没有随国民党政府撤往广州。

  蒋介石集团撤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作战部队只有20万人,许多军、师、团互不相属,或者有编制无部队,或者有军官无士兵,杂乱无章。周至柔的空军虽有官兵8.5万人,各种型号的飞机400架,但能够作战的不足半数,汽油只够支撑两个月。桂永清的海军仅有3.5万人,舰艇50艘,能作战的舰艇也不足一半。这些舰艇分散在舟山群岛、金门马祖至海南岛的千里海疆上,因此台湾本土防务十分空虚。同时,台湾物价飞涨,整个台湾弥漫在浓厚的“失败主义”的氛围中,人心惶惶,这是致命之处。

  10月24日夜,解放军第十兵团第二十八军指挥所属3个团9086人从厦门附近的大小嶝岛、后村、石井等前沿阵地出发,渡海进攻金门岛,但第一梯队登陆后船只全部搁浅,遭国民党飞机和军舰狂轰滥炸,300余艘船只无一幸免,致使后援不继,激战至27日,大部分官兵阵亡。29日,毛泽东亲笔起草了《关于攻击金门岛失利的通报》,并致电各野战军和大军区:“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要各野战军和大军区,将金门失利的情况,“转告各兵团及各军负责同志,引起严重注意”。

  11月初,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拟发起定海(即舟山群岛)战役。4日,毛泽东本已复电同意粟裕等人的作战方案,称“我们认为”你们采取的方针“是正确的”,但又给粟裕发去电报,指出:舟山群岛共有敌军五万人,并有顽强的战斗力,你们以两个半军进行攻击是否足够?鉴于金门岛及最近定海附近某岛(指登步岛——者注)作战的失利,你们必须严重注视对定海作战的兵力、部署、准备情况及攻击时机等项问题。如果准备未周,宁可推迟时间。为了配合进攻台湾,中央军委决定在6个月内再组建两个歼击机团和一个轰炸机团,空军、海军攻台部队的组建训练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加紧进行。此后,蒋介石受金门岛、登步岛大捷的鼓舞(解放军在攻击定海登步岛的作战时,由于对敌据岛顽抗及援军迅速登岛估计不足,遭到敌守军、援军和海空军的联合反击,再次失利,被迫撤离——笔者注),将他的部队驻守在海南、台湾、舟山三大岛,妄想以岛屿对抗大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也顺势指导粟裕制定了分别攻取各岛,斩其爪牙,再直捣台湾的战略。

  三

  1949年12月,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在与斯大林的首次会谈中,毛泽东就直接向斯大林提出:“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海军和空军的缺乏,使人民解放军占领这个岛屿更加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飞行人员或秘密军事特遣队协助夺取台湾。”斯大林回答:“这样的援助不是没有可能的,本来是应当考虑这样做的,问题是不能给美国一个干涉的理由。如果是指挥人员或军事教员,我们随时都可以派给你们,但其他的形式还需要考虑。”

  当时,国际形势处于一种微妙的发展中。美国对台湾采取了不介入的态度。1950年1月5日,杜鲁门代表美国政府发表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表示不干涉中国内政,确认联合国大会于1949年12月8日所作决议中重申的对中国的原则:尊重中国领土完整,要求一切国家避免在中国领土内获得势力范围或建立外力控制的政权,或谋求特权,并称上述原则“在目前局势下对台湾特别适用”。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又发表了被美国国务院称之为“美国基本立场”的著名讲话,声称:“谁破坏中国领土完整,谁就是美国的敌人”,并且宣布美国的安全线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南朝鲜。美国不会为庇护这些地方而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

    1. 1954年毛泽东再提"解放台湾"
    2. 中共台湾工委为何遭受大破坏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