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台湾及两岸合作交流
肯尼迪政府与蒋介石“反攻大陆”
发布时间: 2009-08-21    作者:刘子奎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 2008-07-09
  字体:(     ) 关闭窗口

  驻台“使馆”官员高立夫认为,虽然蒋介石仍在为“反攻大陆”做积极准备,想把美国 逼上他设计的道路,但具体行动时间还不清楚。美国的态度应该是既不要鼓励也不要断然拒绝 蒋介石,只要美国表明在根本目标上是同情台湾当局的,并愿意研究“反攻大陆”计划,至 少在未来几个月台湾当局不会发动单方面进攻。高立夫建议与台湾当局讨论空降200300 或更小的“反攻大陆”秘密计划,详细审查台湾当局的秘密行动计划,以便为日后美国反对 这一计划时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2](doc.96331,美国政府召开了最高会议,听取克莱因 关于台湾当局“反攻大陆”计划的报告并商讨对策。肯尼迪批准的最后决定包括七点原则, 其主要内容是:美国认为台湾当局所要求的行动规模没有确凿的证据;应当联合调查大陆的情 况并对将来的计划细节相互磋商;美国赞成试探性行动,建议把重点放在使用海上力量袭击沿 岸的可能性上;授权克莱因与台湾当局就“反攻大陆”进行磋商;美国将为台湾当局准备两 C123运输机并在美国训练飞行员,当双方就行动达成协议时,美国将向“中华民国”提 供飞机。此外,肯尼迪还特别加上“必须理解,我们正为这一行动做准备,但并没有决定实 施这一行动的时间”。2](doc.98

  美国政府一面实施拖延的对策,一面要求台湾当局不要大肆鼓吹“反攻大陆”。414  日,克莱因返台后将美国的决定告诉蒋介石,蒋介石同意把“反攻”日期从6月推迟到10 月,还答应与美国合作搜集情报,但同时表示希望美国保证101为空降日期,美国应 “同意在空降成功后开始联合研究秘密或公开的军事行动计划,同意两国政府根据情况决定空 降的实施和随后的行动”。但美国政府表示只考虑研究空降的可行性,拒绝讨论随后的行动, 这使蒋氏父子“陷入绝望的低潮”。尽管十分不满,蒋介石还是表示“愿意接受七点原则作为 今后研究与合作的基础”。2]doc.105不过,蒋介石并不甘心完全听命于美国,他悄悄加大了准备 步伐,于4月批准了一项25亿美元的军事准备和特别税收计划。美国对此非常不满,要求台 湾当局说明军费性质和内容,并威胁说如果不接受检查,美国政府将重新审查援助计 划。2](doc.106doc.108 在强大压力下,台湾当局不得不承诺不再增加军费。 

  此时,东南亚局势突起波澜,大陆大批灾民涌入香港。517,蒋介石通过克莱因向 肯尼迪转述他对形势的看法:难民潮表明中共公共安全控制体制开始崩溃,“反攻大陆”时机 成熟,形势对美台双方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国民政府”必须采取行动支持大陆的反共抵抗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9年第1  力量;台湾当局高层特别是军方要求采取行动的呼声日渐高涨,如果继续延期“反攻大陆” 行动,将面临日益增加的不满甚至很难控制内部的反对;承诺在101以前不采取行动, 但若超过此时限将非常困难,如果美国能提供5C123运输机、16B57轰炸机、20 25艘坦克登陆艇,他就能向军方说明继续等待是值得的,也能使人民相信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希望肯尼迪理解,威胁报复和限制美援只会产生副作用,“只会毁坏中华民国政府的声誉并在 台湾造成不稳和反美情绪”;最后,他保证台美“在任何问题上都可能进行合作”。2](doc.109 蒋介石对形势的判断相反,美国认为灾民涌入香港并不表明大陆人民准备把不满转变为政治行 动或欢迎蒋介石重返大陆;大陆的经济灾难也不意味着普遍的有组织的抵抗中共的行为得到发 展,新中国仍有强大的力量。2](doc.107doc.130但蒋介石还是向美国提出了准备在广东和福建沿海 登陆、进而向两省内部推进的第二阶段“反攻大陆”行动大纲。2](doc.144针对此计划,希尔斯 曼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认为台湾当局的政策由一系列紧密相连的政治和军事目标组成,政治目 标是继续确保美国的支持并保证美国不会走向“两个中国”;军事目标是寻求美国增加物质援 助并使美国永久卷入其重新控制大陆的努力;核心是重返大陆。但在新中国,“反叛的范围超 过一个省的机会几乎没有”,而接受台湾当局领导的“可能性更小”,如果“真正威胁到中共 政权,苏联肯定会干预”,“对美国而言将伴随着一个从政治上的尴尬到战争升级的冒险”。对 于美国如何应对,他提出了四个选择,即默许、直率拒绝、拖延应付、礼貌地延期。在分析了 四个选择的利弊后,认为最后一个选择将使美台关系处于一种可以忍受的紧张限度 内。2](doc.113

  为应对蒋介石的进一步要求,529,肯尼迪召开高级顾问会议,确立了对蒋介石 “反攻大陆”行动的方针:决定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准备一份“特别行动目录”,以获取大陆更 多的情报,在没有确切情报的情况下不考虑参加公开行动;对于运输机、轰炸机和坦克登陆艇 等要求采取拖延战术;说服蒋介石延期发动大规模空降。2](doc.115

  为摸清蒋介石的意图并说服他接受美国的安排,6月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麦卡恩访问 台北,与蒋介石进行了长谈。蒋介石宣称只有大规模的两栖行动才构成“正式的军事行动”, 试图把空降200人的行动排除在需要获得美国事先同意的“正式的军事行动”之外。麦卡恩 对此表示反对,并说空降200人是相当大的行动,应由双方充分合作和达成协议。之后,麦卡恩转达了肯尼迪有关需要收集更多关于大陆情报的想法。尽管表示同意,蒋介石仍坚持仅仅收 集情报是不够的,还必须发动行动。为使蒋介石满意,麦卡恩表示,两架飞机正在准备过程 中,另外三架也在考虑之中。2](doc.116

  对于台湾当局不断宣称要“反攻大陆”并发动的一些小规模骚扰,中共中央认为蒋介石 “反攻大陆的决心很大,但他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今后的关键问题是看美国的态度如何,美 国是支持还是不支持,要争取美国来制止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军事行动”6  。中央命王炳南立即 返回华沙会见美国代表,了解美国的态度,争取美国出面制止蒋介石的行动。6](p.87另一方面, 中共中央从5月中旬就开始做军事上的应急准备,下旬东南沿海部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7 初,各军兵种部队已在指定地点部署完毕。7

  美国对大陆在东南沿海大规模军事调动十分敏感。618,麦卡恩向肯尼迪建议,美 国应开始为两岸冲突储存装备,但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认为没有必要。2](doc.118希尔斯曼也提 交了对大陆军事调动意图的评估报告,认为中共首要目的是“阻止台湾对大陆的进攻,并确 保对台湾发动的所有意外事件的防卫是充足的”,但他更倾向于相信中共是在“利用部队调动来制造新的沿岸岛屿危机”,建议美国必须尽快阻止中共行动。2](doc.11919日,肯尼迪召集军事 顾问泰勒、麦·邦迪和麦卡恩等人讨论两岸形势,认为中共很可能全面“进攻”沿岸岛屿, 要求台湾当局不要发表任何公开声明或采取行动给中共“进攻”提供借口。在严峻的形势面 前,台湾当局不得不收起“反攻大陆”的高调。2](doc.120doc.121 

  620,肯尼迪再次召开会议讨论大陆军事调动意图。麦卡恩认为中共防御的可能性 较小、而发动突然进攻的可能性较大。麦克纳马拉建议让准备返航的第四航母舰队留在太平 ;在台湾海峡附近布置航母舰队;对大陆进行空中侦察;增加高空力量。肯尼迪几乎批准了 他的全部建议。会议还决定,通过苏联、英国及华沙会谈警告中共。肯尼迪还要求通过美联社 透露美国已知道大陆的军事调动,探测中共的反应。2](doc.122doc.124 

  622,代理国务卿鲍尔拜访英国大使,请他尽快通知新中国:美国目前无意支持台 湾当局“反攻大陆”。2](doc.128当天下午,哈里曼约见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说派柯尔克为驻 台“大使”并不表明美国支持或鼓励台湾当局“反攻大陆”。如果中共的军事行为意在进攻, 美国不会袖手旁观。他希望苏联约束中共可能的进攻。2](doc.127623,王炳南邀请美驻波 兰大使卡伯特喝茶。王炳南表明,台湾当局在美国的支持下正准备入侵大陆,美国必须承担责 任。卡伯特声明,美国政府不支持台湾当局对大陆的任何进攻,根据条约,没有美国的同意, 台湾当局不得发动进攻。他要求中共保证不进攻台湾,否则,将存在美军卷入的严重风 险。6](pp.8889通过这次谈话,美国判断出中共真正的担心是美国支持台湾当局的“反攻大陆”。 

  627,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宣称美国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在该地区使用武力”,任 何对沿岸岛屿的威胁都会使美国把它与台湾的安全和该地区的和平联系起来并做出判 断。2](doc.137之后,肯尼迪要求驻台“使馆”向蒋介石表达他反对“反攻大陆”的“强烈愿 望”。柯尔克到达台湾的第二天,就与蒋介石举行私人会晤并转达了肯尼迪的意见。蒋介石保 证不会发动对大陆的进攻,但要求美国澄清在华沙会谈中向中共保证不支持“反攻大陆”是 否属实。2](doc.13975,在正式会见柯尔克时,蒋介石首先保证将与美国的政策进行协调, 随即强调了保持人民和军队士气的重要性。哈里曼要求柯尔克坚持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的立 2](doc.14077,台湾当局驻美国“大使”蒋廷黻拜会腊斯克,在保证不会执行冒险政 策后,希望在大陆形势恶化并引起大规模的起义时,美国能采取“或多或少灵活的态度”。腊 斯克则回应“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采用灵活政策”。2](doc.14283,蒋介石要求美国 提供轰炸机、运输机和登陆船等装备。美国国务院指示柯尔克,表示美国不拒绝提供登陆船和 轰炸机,可以参与研究大陆形势恶化时台湾发动两栖进攻的能力,但不参加制订联合计划。为 降低不利反应,美国答应送交已准备的两架C123运输机,以支持小规模空降计划。822日,肯尼迪批准了台湾当局小规模空降行动计划,之后又同意为台湾当局购买的200艘橡皮艇 发放出口许可证。2](doc.148

  但蒋介石并不满足于此,想以推迟“反攻大陆”换取美国答应提供更多装备的承诺。9 6日,蒋介石与柯尔克进行了辩论式谈话。就在这场谈话后的第二天,即将担任参谋长联席会 议主席的泰勒访问台湾并与蒋介石会谈。蒋介石首先表示了对重返大陆不可动摇的信心,继而 对美国不支持台湾当局“反攻大陆”表示遗憾,断定美国不支持的原因是害怕赫鲁晓夫发动 第三次世界大战。泰勒感到阻止蒋介石“反攻大陆”越来越困难。在给肯尼迪的报告中,泰 勒认为,美国允许台湾当局拥有进攻大陆的军事力量并帮助其平衡财政预算赤字,使蒋介石始 终抱有“反攻”的希望;并建议告诉其美国不支持“反攻大陆”和美国的真实意图。2](doc.151doc.1531130,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提出了一份对华政策文件。关于“反攻大陆”, 建议美国“应避免,同时也要台湾避免采取一定规模的会冒极大损失风险的反对大陆的军事 行动……但我们应继续支持或增加由台湾采取的用作收集情报目的的小规模的行动和秘密的行 动……我们应向台湾清楚表明只有大陆内部的强大力量邀请他们重返大陆时,我们才能正视这 种可能性” 2](doc.157 

二、肯尼迪政府与蒋介石“反攻”重点的改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