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蒋介石一直把“反攻大陆”、恢复国民党对全中国的统治作为最高 目标。对于蒋介石而言,能否实现其目的关键在于能否取得美国的支持。本文根据有关解密资 料讨论肯尼迪政府是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的。
一、肯尼迪政府与蒋介石1962年“反攻大陆”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美国的支持和参与下,国民党不断发动对大陆小规模的军事行动 和其他各种公开的或秘密的破坏活动,但均告失败。[1]由于“大跃进”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 60年代初中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际上同苏联分裂加剧。蒋介石认为这是重返大 陆的天赐良机,于是积极策划“反攻大陆”。1961年3月,蒋介石提出在大陆空投二三百人的 计划,要美国提供帮助。7月,肯尼迪批准的计划只同意台湾当局在华南分批空投6个20人 的小组。但准备工作完成后,台湾当局因人数太少不愿执行这一计划。[2]在中国联合国代表权 问题上,蒋介石担心美国公开实行“两个中国”政策,更担心美国与蒙古改善关系成为与大 陆改善关系的序幕。为阻止这种局面的出现,蒋介石设想通过“反攻大陆”把美国拖入军事 行动中。1962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公开宣称“国军对反攻作战,已有充分准 备,随时可以开始行动”;1962年的任务是全面动员、迎接“复国”战斗。[3]蒋介石非常清 楚,“反攻大陆”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就是纸上谈兵。1月24日,他询问美国中央情报局台北 站站长克莱因,“同肯尼迪讨论全部问题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2](doc.84)。
在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之后不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科默向总统国家安全事 务特别助理麦·邦迪提交了一份备忘录。科默在对大小规模登陆的可能后果进行仔细分析后 说:“我不赞成放松对蒋介石的束缚”,因为“如果这样,我们就成功地推动了北京和莫斯科的再次紧密团结”,建议阻止蒋介石的行动。科默的建议代表了美国政府内部绝大多数人的 看法。[2](doc.84)但对肯尼迪政府而言,是否支持蒋介石采取行动是个两难选择。美国国务院命令 驻台“大使”庄莱德告诉蒋介石,希望他的新年讲话并不意味着政策变化,并提醒其行动前 需与美国商量。但庄莱德认为这样做只会使蒋介石对肯尼迪政府的中国政策更加忧虑,拒绝按 照命令行动。美国国务院转而要求庄莱德与台湾当局“外交部”谈。但由于庄莱德过分亲蒋, 科默建议派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哈里曼作为特使传达这一信息。
在哈里曼赴台前,美国派助理国防部长威廉·邦迪到台湾摸底。在2月23日的会谈中, 蒋介石坚持“反攻大陆”,宣称他并不想要美国参加,而只是要求美国“默认”并给予可能的 或间接的后勤支持。威廉·邦迪没有做承担任何义务的回答,只是强调共同磋商的重要性。但 他感到,对蒋介石的建议不做回应是困难的,而且无论是否支持其“反攻大陆”都对美国不 利。于是,庄莱德建议继续讨论,一旦台湾当局提出特别计划,美国军事部门将研究其可行性 并提交政府高层考虑,并提议在双方讨论中不应“直截了当”地否定,应要求台湾当局“提 出具体的能支持其对大陆情况的估计和在人民中鼓动起义的可能性的情报”,以免蒋介石铤而 走险[4]。美国政府基本上采用了这一使蒋介石颇为棘手的策略。
由于庄莱德任期届满,美国政府派海军上将柯尔克为新任驻台“大使”。由于柯尔克对蒋 介石“反攻大陆”计划持反对意见,实际上很不利于蒋介石向美国“推销”他的计划。 [5] 庄莱 德在返美之前拜访了蒋介石。针对蒋介石担心庄莱德离任后美国将改变对台政策,庄莱德在保 证美国无意改变对台政策的同时阐明了美国反对发动大规模反攻的立场。他说,美国“希望 采取小规模的行动以探测中共的反应和收集情报”。而蒋介石坚持应该现在就采取行动,认为 “任何拖延都会使中共从目前的形势中恢复过来”。庄莱德只得要求他考虑整个世界的形势和 美国的责任。为安抚蒋介石,庄莱德补充说:“相信大陆的情况会继续恶化,或许会有更好的 机会”,“共产主义在东南亚或其他任何地方的冒险将会对大陆的行动提供良机”。[2](doc.88)
在新“大使”到任前,庄莱德推荐克莱因同蒋经国讨论“反攻大陆”事宜。台湾当局要 求美国支持空投几组二三百人的队伍到大陆,克莱因认为,如果直接拒绝这个要求会激起强烈 反应,可能出现反美示威游行、打乱美国的计划,甚至可能促使蒋介石“冒险”进攻大陆, 强行把美国拉入两岸冲突。为此,庄莱德提议,可为台湾当局发动一次50人~100人“反攻 行动”提供空运工具和其他支持,但准备工作需要6~12个月的时间。[2](doc.94)但蒋介石坚持要 在1962年进行“反攻”。3月8日,美国国务院情报和政策研究司主任希尔斯曼到达台北和蒋 经国会谈。蒋经国阐述了1962年发动“反攻大陆”的理由,希尔斯曼则坚持要求台湾当局拿 出更多的、更好的情报。[4](p.313)3月14~15日,哈里曼访问台湾。肯尼迪要他转告蒋介石:双 方1954年的换文仍是讨论“反攻大陆”的基础,“反攻大陆”应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在古 巴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美国只同意空降6个20人小组的计划,进行200人的空降必须有令 人信服的情报。“行动的规模越小,民国政府越能完全控制它,就越可能获得我们的赞 成”[2](doc.90)。蒋介石先后两次与哈里曼会谈。蒋介石表示,重返大陆是台湾当局的事,台湾当局唯一的义务是同美国磋商而不是达成协议。哈里曼则坚持,不仅要磋商,还要达成协议。蒋 介石只得表明台湾当局不会背着美国政府做任何事,也不会损害美国利益,并否认今后几个月 台湾当局会采取行动。他还说:“反攻”必须得到大陆人民的帮助,只有大陆人民反对共产党 政权时他才会发动“反攻”,但现在是第一阶段,需要从美国得到运输工具执行空降任务以引 发大规模的起义。“现在是天赐良机,必须抓住,否则就永远失去了。大陆的情况不会变得更坏,明年秋天可能是决定性的阶段”。但哈里曼并没有被蒋介石的言论所打动,只是说美国希 望谨慎从事。[2](doc.92)
3月21日,蒋介石携蒋经国与克莱因谈话,要求美国秘密保证:美国继续支持“中华民 国”;支持“中华民国”的秘密行动并援助大陆的抵抗力量;当双方认为“反攻”行动可以进 行时,美国应秘密支持“中华民国”的军事行动;美国应提供飞机运送大批武装小组到经过 选择的目标地区。[2](doc.94)希尔斯曼和哈里曼回国后,3月28日,美国情报机构对蒋介石“反 攻大陆”的前景和后果进行评估,结论是:虽然公众对中共的不满和混乱会扩大,但新中国 仍能应付内部的挑战;即使台湾当局的特别行动小组能在大陆立足,短时间内也会被消灭;在 没有决定性的军事胜利时,没有人会加入“中华民国”的部队;要取得军事胜利,没有美国 大规模的援助是不可能的;而美国若拒绝支持台湾当局采取特别行动的建议则会造成美台关系 的紧张;即使美国不同意,在1962年台湾当局也会发动一些特别行动;新中国可能在海峡地 区采取报复行动;一旦新中国受到威胁,苏联会利用这一机会把新中国纳入苏联的战略轨 道。[2](doc.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