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澳门
胡荣荣|表征新中国:澳门同胞搭建国庆牌楼的主题呈现与历史意义(1949—1965年)
发布时间: 2025-01-03    作者:胡荣荣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25-01-03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每逢重要事件搭建牌楼庆贺是澳门社会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搭建国庆牌楼成为澳门同胞表达爱国之情的重要载体,更是澳门早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重要的节日文化呈现。澳门同胞搭建的天安门牌楼仿照北京天安门的空间样式设计,用象征符号表征新中国。其他主题牌楼会按照当年的宣传内容而制作,展示政治、外交、祖国统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建设,农业建设,文化艺术、体育,各族人民大团结等新中国的最新政策和发展成就,具有鲜明的地方及时代色彩。这些国庆牌楼主题鲜明、生动直观、内容丰富、多姿多彩,通过表征新中国,推动澳门同胞认识祖国、热爱祖国。

  [关键词]牌楼;国庆;澳门;新中国;爱国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澳门同胞时刻关注祖国的发展,为祖国的各项成就而自豪,在澳门主要街道搭建国庆牌楼就是表达爱国之情的重要载体。国庆牌楼凝聚了澳门同胞所要表达的庆贺之心或者纪念之意,也成为澳门社会一种特定历史时期展示某种含义的文化符号,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澳门早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重要的节日文化呈现,具有鲜明的地方及时代色彩。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尚缺乏研究。本文运用《澳门日报》《大公报》《华侨报》《大众报》《新园地》《教师杂志》等港澳报刊、牌楼回顾展等资料以及当事人的口述,考察1949—1965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牌楼的历史发展与主题呈现,揭示这些国庆牌楼如何将祖国的发展进步定格为一个个永恒的瞬间、将临时搭建的建筑转换为经典的画面,进而通过表征新中国,推动澳门同胞认识祖国、热爱祖国。

  一、国庆牌楼的历史发展与天安门主题牌楼

  牌楼是由立柱和梁枋构成的单体建筑。每逢重要事件搭建牌楼庆贺是澳门社会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65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国庆牌楼传扬了国家发展成就,表达了澳门同胞的爱国热情。其中,作为国家象征符号的天安门主题牌楼年年搭建,展现了澳门同胞对祖国的无限向往。

  (一)国庆牌楼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时,澳门尚在澳葡当局殖民管治之下,澳葡当局采取了“国共两面不得罪”的所谓“中立”的态度。因此,每逢10月,澳门便出现三个庆祝活动,即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10月5日葡萄牙国庆节,以及台湾国民党势力在澳门地区举行的10月10日“双十”节庆祝活动。这一现象在澳门一直持续到1966年“一二·三事件”后“双十”节庆祝活动消失。每年由民间团体自发组织、设计及搭建的国庆牌楼是一种临时性的建筑,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澳门同胞对祖国的热爱与向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澳门同胞欢欣鼓舞。10月14日,广州解放,“柯麟、何贤、马万祺、梁培等人策划在澳门举行庆祝大会。澳督柯维纳最初有所顾忌,态度略微暧昧,后经柯麟、何贤、马万祺等人的反复交涉,柯维纳终于批准举行澳门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暨庆祝广州解放大会”。11月20日,澳门各侨团、学校在平安剧院隆重举行庆祝劳军大会,借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及广州解放,共千余人参加。“事前该会为使庆祝时期增加热闹起见”,在平安戏院门前搭建一座牌楼。这座国庆牌楼上的装饰主要是横额、标语。顶上有几行醒目大字:“出钱出力慰劳人民解放军”“侨胞团结万岁”。牌楼上横挂一条大会的横额,最突出的是两行大标语:“支援人民解放战争把革命进行到底”“四大阶级大联合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这座国庆牌楼楼高近三层,顶上红旗招展。“晚间灯光辉煌,点缀该牌楼之周沿,景色庄严。五枝国旗高竖,临风飘扬。”另外,议事亭前地亦有一座牌楼,连旗帜高达五层,装饰错落有致,古色古香,极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同样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国庆牌楼曾出现在1950年,当年搭建的一座中式大型牌楼,犹如一座独特的民间工艺品摆设在公众广场中供人观赏。

  1950年9月底,“澳门工联、学联、妇联、华侨协会等四十余单位也组织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大会筹备会’,决定十月一日全澳各界放假一日,早晨全澳升旗,中午鸣炮,并举行庆祝大会及游艺晚会,各大街将搭彩花牌楼,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此后,搭建牌楼成为澳门同胞庆祝国庆的重要内容。

  1949—1952年间澳门同胞搭建的国庆牌楼,可称为早期国庆牌楼。早期的牌楼设计一般较为简单,仅仅是搭建的竹棚,每座牌楼的顶上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牌楼有五角星图案,并写上庆祝标语,如1950年一座牌楼以“澳门同胞团结起来了”为标语,1951年牌楼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光荣的北京,伟大的人民队伍”等标语。是年,澳门各界同胞热烈庆祝国庆节。“在各中心街道上,澳门同胞扎了四十座高达数丈的牌楼,牌楼上装着一万七千盏电灯散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辉”。1952年,澳门同胞搭建了14座国庆牌楼。

  自1953年开始,澳门庆祝新中国国庆节的牌楼由澳门各界同胞庆祝国庆大会筹委会组织搭建,由大会筹委会委托美术组陆昌等人专门设计、制造,比1952年之前几年间搭建的国庆牌楼精美、内容丰富多样。1953年后,“基本规定每年搭建五座,主题反映当时新中国建设的成就”。国庆牌楼主题愈加明确,包括天安门,政治、外交、祖国统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建设,农业建设,文化艺术、体育以及各族人民大团结等。这些大型国庆牌楼,分布在议事亭前地、新马路、南湾口、内港海傍、司打口等澳门通衢大道上。牌楼造型变化增多、制作精巧、内容多样、形式生动,宣传国家建设成就,备受各界人士赞赏、支持和资助。国庆牌楼自此成为澳门同胞的集体记忆。

  (二)作为国家象征符号的天安门主题牌楼

  国家“必被人格化方可见到,必被象征化方能被热爱”。国旗、国歌、国徽或纪念碑等国家象征符号,能将国家具体形象化,使之可视、可感、可亲、可敬。新中国成立前后,即完成了新的政权标志和符号创设。一是确定国家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创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三是创设国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天安门既象征着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又是新中国成立时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大场所和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因此用天安门图案象征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在澳门同胞心中,“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是人民争取持久和平的象征”,是“人民共同努力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征”。正如澳门同胞在诗歌中抒怀:“天安门,我向你礼赞!我的心和你连结一起,我朝朝暮暮倾听着你前进的足音。我知道和你的路程隔得很长,可是我对你的情意比路还长,我将在你的抚爱中汲取力量。”以天安门为主题的牌楼“代表着全国人民的心都朝向北京,我们要跟着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走,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祖国”。

  1951年,澳门首座以天安门为主题的国庆牌楼由十月初五街坊众集资搭建,位于新马路与十月初五街交界处。两侧标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牌楼顶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1952年国庆前夕,澳门同胞在新马路邮政局旁搭建了天安门牌楼。从1953年国庆开始,天安门国庆牌楼改为在澳门最核心的政治权力象征空间——议事亭前地搭建,城楼廊柱间八个大红灯笼高悬,两侧竖立着八面鲜艳的红旗。该牌楼仿照北京天安门的空间样式设计,年年搭建,样式和造型保持不变,通常有三层高,悬挂着国徽、国旗和标语,气势恢宏,庄严神圣。

  天安门牌楼体现了澳门同胞对祖国的无限向往。“每次从牌楼拱门下经过,心情都显得特别兴奋,想像自己真的来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很多人都喜欢在天安门牌楼前面拍照留念,从巍峨的天安门牌楼中体会到祖国的庄严、伟大和可爱,而祖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也呈现在澳门同胞的面前。天安门作为与整个国庆牌楼价值指向高度统一的象征符号,在持续再现过程中不断重复、绵延不绝,作为集体记忆逐步内化为澳门同胞文化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二、宣传国家政策和发展成就的主题牌楼

  澳门的天安门国庆牌楼年年都搭建,而其他牌楼会按照当年的宣传内容制作,每年设计风格各异,造型变化多样。每年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大都体现在国庆牌楼上,成为当年国庆牌楼的主体和重要图案,直观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在政治、外交、祖国统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建设,农业建设,文化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发展的成就以及各族人民大团结,将祖国的发展进步定格为一个个永恒的瞬间,将临时搭建的建筑转换为经典的画面,成为新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独特缩影。

  (一)政治、外交、祖国统一主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与国际上声势浩大的保卫和平、反对战争的热潮相呼应。“和平鸽”成为表现这一主题的经典符号。1951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国庆牌楼首次出现和平鸽造型。1952年,澳门同胞搭建了立体梯形和平鸽牌楼。1953年,澳门同胞共搭建了两座关于和平主题的国庆牌楼,其中一座就“取材于去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和平大会会议厅前的牌楼图样,牌楼上有一个翱翔的和平鸽”。和平鸽图案下方以“我们热爱和平”六个字点题,文字下方是当时流行的和平宣传画《我们热爱和平》——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怀抱和平鸽期盼和平的画面。1954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国庆牌楼的画面层次更为丰富,中间是一个地球,地球周围绕着和平鸽,地球上方站立着手挽手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地球上还飞翔着和平鸽,上端有“和平万岁”四个大字。这些国庆牌楼表达了人民热爱、呼吁世界和平的愿望。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使我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体现和引申。当年,澳门的天安门国庆牌楼屋檐顶上安装了一群振翅欲飞的和平鸽模型,并于拱门上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宣传世界和平。

  新中国重大政治事件也是澳门同胞搭建国庆牌楼宣传的主题之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当年,国庆牌楼便表现出生产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以及全国各族人民为宪法诞生而欢呼的景象,宪法呈书本状,夜晚灯亮,放射出道道金光,象征着第一个真正保障人民利益宪法的诞生,标语“全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向着更美丽的前景迈进”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

  实现祖国统一是澳门同胞搭建国庆牌楼表达的重要主题。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与大陆隔水相望。祖国统一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1956年6月28日,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讲到台湾问题时明确表示:“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对于一切爱国的人们,“都本着‘爱国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当年国庆前夕,新马路中国土特产公司附近矗立起一座以“爱国一家”为主题的牌楼。从1957年起,台湾海峡局势再度紧张起来。中共中央调整政策,从争取缓和转为加强对美斗争。1958年8月,中共中央以炮击金门的方式把台湾问题提出来,有力地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和决心。当年,主题为解放台湾的国庆牌楼异常宏伟壮观。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和武器成为反映这一主题的意象。牌楼上写着“坚决拥护祖国收复金门、马祖,解放台湾澎湖!”图景描绘了祖国的军事力量,反映出祖国的海、陆、空军都动员起来为解放台湾作好准备,显示了祖国人民和澳门同胞解放台湾的决心,对澳门同胞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二)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建设主题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首先是从优先恢复和建设基础设施开始的,而抢修和新建铁路又是重点之一。新中国成立三年后共修复铁路14089公里,新建铁路1267公里,“其中包括成渝铁路、天兰铁路、来睦铁路(由广西来宾至睦南关即旧镇南关附近)等”。这为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52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天兰铁路通车”牌楼是首座工业建设牌楼,牌楼上灯笼高挂,画面中有一辆行驶中的火车,反映出新中国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简练而有气派。

  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一五”计划),也是1953—1957年澳门同胞搭建的以工业建设为主题的国庆牌楼反映的主要内容。“一五”计划确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突出了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要求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这一时期澳门同胞搭建的工业建设主题牌楼主要反映了“一五”计划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各种工业发展的景象。厂矿、桥梁、飞机、汽车、轮船、火车等构成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工业社会的认知。

  1953年,工业建设主题牌楼上绘制了工厂矿山画面,歌颂“一五”计划第一年的成就。1954年,工业建设主题牌楼“中间以图表说明祖国生产建设上升进度,两旁是工厂图案,中间是桥梁,表现水利、交通方面的成就”。为庆祝“一五”计划实施,1955年,澳门海傍区的国庆牌楼上两个男女青年举着“一五”计划投资“七万万两黄金”的牌子格外醒目,牌楼一一列出“一五”计划完成后几种重要产品,如棉花、粮食、水泥、汽车、煤、钢等的产量,与上端的文字“五年建设计划,是祖国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证”相呼应。火车与轮船的造型象征着中国经济正飞速前进。1956年,工业建设主题牌楼具有民族特色,牌楼上层全是宫殿式的瓦顶,檐角高悬金钟,四周栏杆上满挂彩旗,牌楼正中绘着祖国工业、农业建设和执行“一五”计划中超额完成的各项建设成绩,牌楼上安装着解放牌载重汽车模型,两旁有和平鸽,牌楼下座还布置着一对雄伟的狮子。整座牌楼的中心内容展示着祖国正在朝向和平建设的目标迈进。1957年,工业建设主题牌楼中间装着长江大铁桥的立体模型,上空还装有用霓虹管绕成一连串的喷射机。铁桥上环着半边巨型齿轮,齿轮上分列着新中国发电、钢铁、飞机、汽车、采煤等各种工业的发展图景。牌楼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风采,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工业方面,提出了“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7年、5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15年钢产量赶超英国的目标,并发动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工人、炼钢炉、钢水等成为国庆牌楼画面的核心符号。当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工业建设主题牌楼,一炉红红的钢水泻下,飞溅起无数的钢花,展现出钢铁工人热火朝天的炼钢景象。1959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工业建设主题牌楼上半部分是一半圆形的画面,当中饰以“囍”字,边沿缀着鲜花、彩带、运煤车、起重机、钢水炉、水力发电站、机器齿轮构成的图案。画面当中是三名工人,其中两人举着两块大小不同的钢轨,象征我国钢产量的突飞猛进。1960年,澳门同胞搭建的五座国庆牌楼中,其中“司打口的一座介绍我国钢铁、煤矿工业的成就,新马路中段的一座介绍我国水利建设及石油工业的成就”。1961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工业建设主题牌楼以“发展现代工业,建设伟大祖国”为标语,展示了工人和机械化生产的画面。

  国民经济走出低谷后的1963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反映新中国工业建设牌楼,一座延续了1962年“工业支援农业”主题,展现了农业机械、化肥、电力设备源源不绝供应农村,促进农业生产的画面。另一座是展现轻工业建设的牌楼,牌楼上“五个轻工业品图案,反映出我国轻工业生产水平的全面进展”。1964年,工业建设主题牌楼的画面主体是一座座高耸的油塔和油井,一列列的运油车穿梭来往,反映了我国石油工业巨大的、飞跃的发展情况。1965年,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提高,全国支援农业的力量大大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建设主题牌楼共有两个不同画面来反映这一成就:一是以12000吨水压机模型的形象为主体,反映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是通过农业机械化画面反映工业支援农业、繁荣国民经济的场景。

  反映交通运输业方面的成就也是澳门同胞搭建国庆牌楼呈现的重要内容。1955年的一座牌楼展示了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形象。“两层的大铁桥上层走着活动的汽车,中层行驶着新型的火车。铁桥下还激流着滔滔的白浪,煞是奇观”。1959年,澳门同胞搭建的交通运输牌楼是当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牌楼中最高的一座。它的顶端,一面是高耸半空的电台,一面是和电台平高的长江大桥桥墩,两层的长江大桥飞架南北,桥的最顶一层行驶着汽车,当中第二层行驶着火车。桥上是一巨型民航机,桥下是我国新建成的万吨巨轮“跃进”号的模型。另外,在牌楼中段左右两侧,分别站立着一名女航运驾驶员和一名男火车司机。这座牌楼显示着我国现代化交通事业的发展和交通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

  (三)农业建设主题

  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国家集中力量兴建治理淮河、荆江分洪等工程,进行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这些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1952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国庆牌楼就有“荆江分洪”的模型,表现出该工程的伟大和祖国水利建设的成就。这是最早的关于农业水利建设的牌楼。1953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农业建设主题牌楼上,毛泽东的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大字格外醒目,表明了党和国家治理淮河的坚定决心。

  在反映农业生产生活的国庆牌楼中,农民、农作物、农耕工具、农田是表现农民与农业丰收的主要元素。1953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农业建设主题牌楼以“农村家家庆丰收”为标语,反映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画面呈现了农村的丰收场面,头裹毛巾的农妇抱着沉甸甸的粮食,微笑着充满希望地望着远方,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为农业机械耕作、机械排灌和科学种田创造了有利条件。拖拉机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代表符号,展现了当时人民对未来农业机械化的美好向往。1957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农业建设主题牌楼“一面绘着广阔的农田,并装上各种立体拖拉机,表现出我国农村合作化以后的新气象。另一面是佛子岭水库的立体图景,反映我国水利建设的成就”。醒目的标语“让江河驯服、洪水低头!”象征着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豪迈决心。

  为了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当年,澳门的一座国庆牌楼以总路线为标语,牌楼顶上“四匹会飞的骏马是代表着‘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意思”。巨大的稻麦、玉米、棉桃、卫星等图案成为描绘农业“大跃进”画面的核心符号。

  面对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的局面,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正确地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当年,澳门同胞搭建的农业建设主题牌楼,立柱两旁是中国传统楼阁样式,画面上老人、妇女和儿童在麦田里远眺,突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主题。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1963年,农业建设主题牌楼画面绕以花朵、彩带图案,体现了农业机械化劳作的场景。1964年,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生产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当年,农业建设主题牌楼画面是一群农民在田间欣赏舞蹈演出,反映了祖国农村丰收后一片欢腾的景象。到1965年底,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全面完成,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当年,澳门的一座国庆牌楼,一个画面是粮食丰收的情景,反映了丰收后农民无限喜悦的心情,另一个画面是反映我国纺织等轻工业蓬勃发展的情况,在展示我国农业建设成就的同时也展示了轻工业发展的成就。

  (四)文化艺术、体育主题

  澳门以文化艺术、体育为主题的国庆牌楼主要以舞蹈、书本、民族文化宫、体育项目等造型来歌颂祖国文化艺术、体育事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繁荣昌盛的局面。

  澳门第一座文化艺术、体育主题牌楼搭建于新中国成立八周年。当年,新马路平安戏院附近搭建的国庆牌楼,“顶上装有用电光管绕成的和平鸽,牌楼中间一面装有我国破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的立体巨像,两旁是扇子操及武技的立体图景,另一面则装上我国狮舞及各民族舞蹈的图景”。“百花齐放,百技并陈,祖国体育艺术事业在天天发展!”的标语分外醒目。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当年,澳门同胞搭建的文化艺术、体育主题牌楼,上面是由三个圆环形构成的图形,在三个环形的当中,有一本象征文化事业的巨大书本。书本的右上是乒乓球运动员的造型,左上是跳水运动员的造型,精神奋发,充满青春活力。书本的左下是民族文化宫,右下是北京航空学院的图形。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当年,文化艺术、体育主题牌楼展示了我国登山队征服世界最高峰的雄姿。

  1961年,澳门同胞搭建的文化艺术、体育主题牌楼色彩缤纷,瑰丽大方,深具民族特色。牌楼底面是一巨幅孔雀开屏图案,“发展科学文化,丰富人民生活”的标语置于牌楼顶上。两旁,一边是民族舞蹈演员,一边是芭蕾舞蹈演员的形象,稍下的两翼,是反映祖国科学研究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画面。牌楼的底座装饰着两条大红柱,柱子上镶着举重、乒乓、游泳、爬山、射击、跳伞等项运动员的画像。1963年,澳门同胞搭建的文化艺术、体育主题牌楼,正中间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员荣获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三项冠军奖杯的形象;两旁则用鲜花吐艳的图案衬托出射箭、滑冰、舞蹈和科学实验的造型。下边中心巨柱是一幅民族舞蹈“蔓萝花”的美妙舞姿图画。整座牌楼反映出祖国文化艺术、体育事业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面貌。

  (五)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带来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新气象,也随之成为澳门同胞搭建国庆牌楼的表现主题。牌楼以人物造型、天安门、葵花、太阳、舞蹈等图案来表达这一主题。

  1951年,澳门同胞搭建的一座国庆牌楼出现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大阶级的人物造型,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团结的主题。1952年,国庆牌楼更加醒目,延续了四大阶级人物造型,人物造型上方装饰了五颗闪耀的五星,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和对党的拥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庆牌楼侧重于歌颂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展现新中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和睦的景象。1961年,澳门同胞搭建的一座国庆牌楼“上方是一副大牌匾,下缀以碧绿色的玉石栏河,一群各族人民站于其上。牌匾上方是天安门图徽,光芒四射,顶上镶着‘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十一个光管大字,牌匾两侧,一方是人民大会堂,一方是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图样”。1962年,反映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国庆牌楼庄严大方,色彩绚烂,富于民族特色。牌楼有宫灯、狮子的图案,有各族人民在天安门城楼前欢歌的场面,上面字为“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四个红色立柱格外喜庆。1963年,反映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国庆牌楼画面是各族人民在天安门前载歌载舞的欢乐形象。1964年,反映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国庆牌楼无论是内容图案、还是花边装饰都特别富于民族气派。牌楼上方是中国古代的亭台楼阁造型,画面上各族人民载歌载舞,舞蹈动作更加奔放。1965年,反映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国庆牌楼造型又有变化,牌楼分两个画面,一面是各族人民在天安门前欢歌曼舞的形象;另一面是取材自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艺术造型“葵花向太阳”,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坚强团结和欢乐心情。

三、国庆牌楼的历史意义

  节日代表着一种公共时间的表达,具有“共同性”特征,通过庆典能把人联系成一个整体。国庆节是澳门同胞和祖国人民的“共同时间”,在每年这一时刻,澳门同胞搭建主题鲜明、制作精美的牌楼,表征新中国,满足“共享情感”,生成共同记忆,铭刻共同身份。“我们保存着对自己生活的各个时期的记忆,这些记忆不停地再现;通过它们,就像是通过一种连续的关系,我们的认同感得以终生长存”。国庆牌楼直观生动地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推动更多的澳门同胞关心祖国、了解祖国、热爱祖国。

  (一)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推动澳门同胞关心、了解和热爱祖国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时,澳门同胞就欢天喜地,搭建牌楼庆祝新中国的诞生。牌楼还见证了新中国在政治、外交、工业、农业、文化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建设发展的成就,是当时澳门同胞认识祖国、了解祖国的一个重要渠道。每座牌楼都以某一方面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为主题,澳门同胞可以从中体会到各族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澳门美术协会会长陆曦回忆道:“儿时就是通过父辈们制作的澳门同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牌楼,了解到了祖国的发展”。那个时候,发生在内地的大事,都会成为制作国庆牌楼的素材。许多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牌楼、学习牌楼,国庆牌楼会用最形象的画面和立体的结构来展现出每一年祖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例如,治理淮河工程、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的突飞猛进、农业大丰收、医学上的进步、文艺战线上的新成就……这些都在国庆牌楼上栩栩如生地、微型地再现出来了。国庆牌楼为澳门同胞了解祖国打开了一扇窗,加强了澳门同胞与祖国人民的联结,增强了澳门同胞对于祖国的认知,激起了澳门同胞对祖国的未来憧憬,沉淀成关于新中国的集体记忆。

  (二)用画面与标语表达政治态度,凝聚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

  澳门同胞搭建的国庆牌楼不仅具有艺术欣赏功能,而且通过画面和标语体现主题性、政治性、思想性强的特征,从而达到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画面生动直观地呈现宣传主题和内容。虽然题材多样,但画面的人和物,一般都是色彩饱满而艳丽,表现出喜庆欢快的氛围,展示了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中国国家形象。大坝、大河、飞机、大桥、火车、油井、水压机气势雄伟;麦田一片金黄、麦穗颗粒饱满;人物形象健康、意气风发;展现了劳动人民专注于生产建设和劳作后的欢乐场景,突出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和共同奋斗建设新中国的昂扬状态。

  标语是画面主题的概括与浓缩,与画面紧密关联,鲜明突出、醒目明朗、简明有力。通过点明牌楼的号召内容与宣传目的,与画面图案产生主题思想传递的合力,使主题更为彰显,观者更好理解,具有补充说明、画龙点睛的特点。因此,每座国庆牌楼的标语不仅是一种事实性陈述,而且是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动词或形容词来起到宣传导向作用,使观者不仅可以认识到牌楼主题的重要性,而且能够感受到牌楼设计者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澳门同胞搭建的国庆牌楼的标语号召性强,富有激情,鼓舞人心,标语中“欢呼”“热爱”“庆祝”“拥护”“辉煌”“伟大”“光荣”“好”“胜利”等动词或形容词,既强化了画面的感染力,又表达了鲜明的政治立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凝聚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的效果。

  (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富有民族特色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澳门同胞始终以中华文化为主体,与祖国血脉相连从不曾割断。澳门同胞搭建的国庆牌楼以中国元素进行装饰,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质。

  澳门同胞搭建的早期国庆牌楼设计比较简单。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国庆牌楼内容丰富,造型多样,图画精美,增加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洋溢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这主要表现在国庆牌楼的颜色、构造和装饰上。一是牌楼以红色为主调,温暖明亮。红色代表了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喜庆、祥和,象征着生命与活力,代表着希望与生机;喜庆与成功、革命与进步都是“红色”所包含的意义。二是牌楼构造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牌楼有亭台楼阁、朱红大柱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庄严瑰丽,宏伟壮观;有些牌楼装饰着灯笼、宫灯,古色古香,气派大方。三是装饰了大量的吉祥图案。比如孔雀、狮子等祥禽瑞兽题材,“囍”字和纹饰题材,以及花卉题材等,这些都含有吉利和祥瑞寓意,表现喜庆祝福。

  (四)通过“睇牌楼”将爱国情怀融入日常生活,强化国家认同

  “睇牌楼,贺国庆”,是往日澳门同胞庆祝国庆节的重要活动内容,充满时代气息。“这些牌楼一般会在九月三十日晚上亮灯,十月四日就会拆掉。由于当年本澳市民生活简朴,晚上既没有电视看,也没有其他娱乐活动,所以,一家大小逛街观赏牌楼灯饰,可说是国庆时期的一项特备节目。”澳门同胞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去“睇牌楼”,节日气氛浓郁。有的机构职工在国庆聚餐后,坐单车尾成群结队一起去“睇牌楼”。傍晚时分,全澳各主要街道长逾数里的贺灯以及牌楼、彩牌的灯饰,万炬通明,到处火树银花,贺灯如龙,把澳门照耀得如同白昼,在各繁盛地区,涌现无数争看牌楼夜景的人群,整条新马路行人道上,不时被挤得水泄不通,马路中心更是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络绎不绝。“睇牌楼”时,国庆牌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七个字反复出现,天安门、国徽、国旗、五角星,连同不同主题的牌楼图案,都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澳门同胞的内心。通过参与体验,激情不断升腾,将对国家的热爱融进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周期重复不断得到表征与验证,从而强化“中国只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只有一面——五星红旗,国庆只有一个——十月一日国庆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新中国成立后,在澳门主要街道搭建国庆牌楼是澳门同胞表达爱国之情的重要载体,国庆牌楼凝聚了澳门同胞所要表达的庆贺之心或者纪念之意,成为澳门社会一种特定历史时期展示某种含义的文化符号,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澳门早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重要的节日文化呈现。从1949年到1965年每年这一时刻,澳门同胞搭建天安门牌楼,以及政治、外交、祖国统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建设,农业建设,文化艺术、体育,各族人民大团结等主题鲜明、制作精美的牌楼,将祖国的发展进步定格为一个个永恒的瞬间、将临时搭建的建筑转换为经典的画面,通过表征新中国,推动澳门同胞关心祖国、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研究”(21ZDS0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荣荣,法学博士,副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24年第6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