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一个公式
灯光喧哗着,从海上、桥上,从错落有致,装饰华丽、有如层峦叠嶂的巍巍高楼汹涌而来!夜幕降临的时候,无论你从哪个方向望去,澳门都宛若浮在海上的一座镶满珠玉的童话谜城。
几年不到澳门,澳门着实变了模样。
朋友带我在夜的澳门闲逛。从路环,到凼仔,马路仿佛变得窄小了,两旁新的建筑却一座更比一座高巍而华丽地向你威逼而来。旧葡京已经徐娘半老,新葡京犹如戴金插银的时尚女郎向你眨着妖冶的媚眼,新的去处是更大规模的“金沙”,和两壁与藻井都复制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的“威尼斯人”,连我们下榻的五星级酒店,也日夜不停地响着“百家乐”和“输盘赌”的骰子声……
迷失在澳门的街头,灯火从四面八方向你袭来,使你恍然置身于幻境之中。这是在哪里?这就是那座充满迷人欧陆风情和神秘东方情调的宁馨小城澳门?那座伤痕累累的中国南部大陆伸入海上氤氲着妈祖香火的半岛澳门?
朋友的眼中掠过一丝忧郁。我深知这位阅尽澳门沧桑的朋友眼中忧郁的分量。
我是为出席一次学术会议而来的,白天我们高谈阔论,争说着澳门的历史、澳门的文化、澳门的身份和定位……澳门曾经为葡萄牙殖民者占据长达四百余年的之久,我知道人们习惯用一个公式来概括澳门这四百多年历史——
从东方的梵蒂冈到东方的蒙蒂卡罗
那意思是:澳门的昨天是一座东来传教士聚集的宗教圣都;澳门的今日则是一个赌场遍布、伴以酒楼和当铺的销金之窟。
然而,对于生死于斯的中国人,对于曾经在中西交通史、贸易史和文化交流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澳门,仅仅这样一个公式,公平吗?
越过骰声和灯影,我们寻找另一个澳门的存在。
而质疑这一个公式,便成为我们走近澳门的开始。
“MACAU”:西方代名的背后
1553年,当葡萄牙船队进入南中国海,在一角潮流平缓的大陆突出部弃舟登岸,这些碧眼红须、饱历风波之累的水兵,迎面看到一座香火氤氲的寺庙,顿感一种东方的神秘和温馨。他们找来一个黑发黄肤、麻衣短褐的东方人打听:这是什么地方?人们在惊慌中指着那座寺庙答说:“妈阁。”
于是,“MACAU”这一音译的葡萄牙文,便成为澳门的代名。在西方各种史册、典籍和著作中,流浪了四百多年。
然而此时,澳门编入中国版图,已经一千八百多年了。
澳门最早见诸文献的记载,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当秦始皇统一中国,澳门是绘入版图的南海郡番禺县的一部分。尽管那时,南海郡在中原人的眼中,不过是一片化外之地,澳门更在这片化外之地的边缘。然而澳门的血脉延系,不能不从这遥远的年代算起。
不过澳门真正的定居村落的出现,要迟至13世纪的南宋末年。在此之前,它只是闽粤商船和渔民随季风而来的临时寄泊之地。据稗史所记,南宋末代皇帝瑞宗赵罡率十余万军众泛海南下避难时,曾因台风而临时驻扎在澳门,凭借妈阁山的高峻地形抗御追击的蒙古大军,而后又从这里人海渺亡。这段历史为澳门的正式登场涂上一重神秘的色彩。至明,澳门村落已渐繁盛,望厦、濠镜、南湾一带和今日的灰炉头等地,均有人居住。清代举人赵允清在《重修澳门望厦村普济禅院碑记》中称赵氏先祖赵彦方原籍浙江,“家自闽宦”,“改官之香山”,卒于任上,其后迁入望厦村,“遂世居澳地”。这是见诸文字的最早入居澳门的官宦之家或文人之家。如果说,最早进入澳门的闽粤移民,带来的主要是平民的世俗文化,那么到这时,作为中华文化另一精粹层次的土族文化,便也开始植根澳门了。
相传闽人初来时,妈祖化身一老妪,登舟随行,夜驰千里,安抵澳门后即渺身而去。此后闽人往来澳门,舟楫多赖圣母保佑。为感念神灵圣恩,便将妈祖登岸的地方称作“娘妈角”,并在此建妈祖阁,奉祀发祥于福建莆田的海上保佑神林默娘。初名海觉寺,又名正觉禅林,俗称妈祖阁。其半山的弘仁殿,有碑可考,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由此可以推见,妈祖阁的初建,当还在此之前,迄今至少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这里就是后来葡国船队最初登岸澳门所见到的那座香火氤氲的庙宇了。西方人说他们发现发“MACAU”,可是在他们“发现”之前,“MACAU”澳门已经作为中国南方大陆临海的一角,存在十几个世纪,并且已经有了数百年中华文化的薪火承传了。
“上帝”眷顾东方什么?
16世纪是葡萄牙称霸海上的世纪。
当葡萄牙航海家华古士·达·加马率领的船队在15世纪末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他们兴奋地发现,这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古老、神秘、博大而富饶的东方,一批批冒险家便循着他们的脚印,来东方开拓他们的伟大“事业”。
他们来东方寻求什么呢?
达·加马这位揭开西方世界向东方殖民序幕的冒险家毫不掩饰地回答:“我寻求基督徒和香料。”
其实,驱动西方殖民者原欲的,首先是财富;其次才是为了聚敛财富所采取的宗教手段。诚如一位澳门的文化学者所说的:“意识形态的诱惑和经济上的冒险,有共生关系。”
澳门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南中国海的四通八达和中国大陆的广博富饶,燃红了西方冒险家贪婪的眼睛。鉴于明朝政权对葡萄牙殖民者的戒心,他们的船队只能在南中国大陆的周边:从广东的屯门到福建的月港和浙江的双屿一带逡巡。直到1525年,他们总算买通了广东前山都指挥,将市舶提举司迁往澳门,并允许葡萄牙商船以别国名义进入澳门寄舶和互市,葡萄牙商人这才在自己梦寐以求的中国土地上找到一处贸易的落足点。然而,他们并不满足。1553年,他们托言舟触风涛,水渍贡物,以借地晾晒为名,在重金贿赂下,明目张胆地入踞澳门,并凭借武力,“筑室建城,雄踞海畔,若一国然”,开始了澳门至今被殖民占据的四百余年历史。
立足澳门的葡萄牙殖民者,实现了他们以澳门为基地对欧洲、东南亚、中国和日本的贸易垄断,大量财富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方冒险家的口袋。
然而这还只是在中国的边缘。偌大中国市场的诱惑,使他们无法抑制永远不能满足的财富欲望。为了进入中国,他们想到了万能的上帝。
1540年,也即是葡萄牙船队易旗进入澳门不久,葡萄牙国王就呈请罗马教皇派传教士来中国开辟东方教区。1541年,第一个负有到东方开辟教区使命的耶稣会元老沙勿略,便从欧洲出发来到东方。1552年,即葡萄牙入踞澳门的前一年,沙勿略在广东香山县附近的上川岛踏上属于中国的土地,但当年就染病去世,留下他未能进入中国传教的永远的遗憾。
1556年葡萄牙入踞澳门第三年,最早的一座教堂便随之在澳门建成。此后数十年,教堂越修越多,越建越大,澳门成了会聚西方传教士向东方进军的大本营。
“上帝”终于随着殖民者的船队来到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