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返回首页
教育资讯
袁兆桐:一套较为令人满意的试卷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07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字体:(     ) 关闭窗口

  较为令人满意的试卷

  ——2016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述评

  本站特约:袁兆桐 (山东省特级教师,淄博市教研室,北京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历史学科组组长)

  今年是山东采用全国卷的起始之年,我通过各种渠道,对省内各层次学校做了较大范围的教研,于考前怀着忧虑、质疑、忐忑的复杂心境不同,考后的考生都有释然之感,对考卷也都适应和认可,今年的历史试卷是令师生们相对满意的。

  我现在供职的北京大教育高考评价中心,专事新高考的评价研究数年,本人也发表过业内有一定影响的相关文章。梳理今年三套高考历史卷,我认为今年的试题遵循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思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注重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突出学科特点;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贴近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历史学科学以致用”的文化价值。 特别是试卷秉承传统,回归理性,平和平实坚持以考生为本,较大幅度地调整了难度,贴近学生和教学实际,体现了鲜明的考查趋向,具有良好的教学引导和价值导向功能。其主要特点如下;

  1、三套试卷并行,试卷类型多元

  目前实施新高考命题,开始了有分散向统一发展的趋向,除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还自行命题外,26省市统一采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在去年基础上,将两套卷调整为平行的三套卷。此外,还有考试中心命制的海南卷,试题呈现多元并举的局面。这种多元并举的命题格局,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利于录取的定位和比较。这也有利于向将来全国统一为“一张卷”的过渡,有利于教育的公平性。需要指出的是,三套试卷的难度并不是呈递减的,23卷的难度并不低于1卷,如去年考试中心统计的2卷整体难度即高于1卷;今年的预估难度,3卷也不低于12卷。之所以如此,是与命题者的预估偏误有关,在现有条件下,命题者不可能科学控制难度,三卷难度的现状是正常的。

  2、较大幅度地调整了试题难度

  自新高考以来,考试中心命制的历史全国卷难度一直居高不下,保持在0.40左右难度的历史试题,有悖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际,有损于高考公平性的落实,不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制约了将来新高考推行后广大历史教师的社会地位。长期以来,业内历史教师怨声载道,啧有烦言,以至于有的北京名师发出了“历史高考试题祸国殃民”的呐喊,笔者也在《失衡与危言》的专稿中做了深刻阐释。与以往命题专家对面上反映充耳不闻不同,命题者虚心纳言,认真搜集、吸纳基层的反映,据说,我的那篇专文曾引起命题者的特别关注。今年的试题较大幅度的调整了试题难度。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反映,一致认为今年的历史难度明显降低了,与政治、地理的难度基本平衡。考查的都是主体内容和基础知识,情景和材料呈现平扑,极少有直接引用原典内容,没有晦涩难懂的材料,无阅读障碍。多数题目不偏不乖,难易适中,即便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1卷的242527题,也多是常识知识,学生不太适应,是平时教学不到位所致。如25题涉及的《论语》汉代时在学术体系中的地位并不高,在经学的的地位是后来在唐朝时才被官方承认的,这是常识,但教学中未交代清楚,导致考生理解困难。往年难度较高的主观题更是调低了难度。预估今年历史的整体难度在0.50左右,基本实现了命题专家对难度的理想追求,大体保持了与政治、地理的平衡,得到了师生的认可。

  3、突出学科素养的考查

  随着新课标的即将面世,学科素养成了时髦的词汇。实际上历史高考早已实践了这一理念,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要“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命题专家也通过各种渠道,明确了历史学科素养的内涵, 即“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笔者几年前提出的“素养立意”提法也得到了业内的认可。今年的试题,较全面的落实了时空观念、史论史证、历史理解、历史阐释、历史价值观等学科素养的考查。素养立意渐趋成熟的过程集中体现在近几年对第41题的不断探索上,这种近乎考查史学研究能力的题目,全面考查了历史学科的学术素养。今年1卷的“制度构想题”、2卷的“玄奘和鉴真出游题”、3卷的“自开商埠”题,沿袭了往年的开放特色,改变设问形式和答题要求,调整了评分标准,要求考生根据已有信息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合的角度,充分调动已有知识进行阐释与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鼓励考生有创见地答题,有利于考生发散性、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对学科素养的考查体现得更加充分。

  4. 着重考查主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命题以基础主干知识为内容,摒弃了大量艰涩的文言史料,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活用;注重考查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能力,侧重考查阶段特征、时代背景、重大历史问题的影响与评价。试题的切入角度虽具有多样性,但考查的落脚点都着眼于基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1卷选择题考查了儒学、宋明中央集权、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马歇尔计划;2卷的古代文字、科举制、列强侵略、一五计划、工业革命的影响;3卷的汉代中央集权、明代江南经济、诗界革命、法国政体等都是基础知识和主体内容,且反复考过。对这些知识,多从背景、影响、知识拓展等角度进行深度考查。主观题涉及的明清经济、启蒙思想、近代中国经济的也都是学生所熟知的主体知识。同时,注重考查学科知识体系,如1卷第40题的清代和近代人口问题、2卷40题的世界人口迁移和中国历代移民问题、3卷40题的中外社会救济和福利制度问题等,突出了学科知识体系,体现出“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试题坚持考查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迁就和拘泥于高中课本,对优化教学内容、减轻课业负担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5. 加大历史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

  高考历史试题的“综合性”,不仅仅指的是知识之间的综合,更是对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综合考查。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在考查的方式上,综合运用了选择、判断、概括、说明、比较、评价、图文解析等多种题型,有效考查考生的各项基本能力。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辨识、理解、分析、推理和判断等基础思维能力,非选择题全面考查学生论证与阐述、探究与评价等高层次思维能力。如1卷40题第(1)问中的“原因”及“影响”,需要从政治、经济、税制、生态环境等多角度来回答,意在引导考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第2卷40题材料呈现方式为统计图表和文字材料,这不仅强调对史料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还需调动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思考。

  为鼓励考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张扬考生的个性思考与表达,各卷第41题作为开放性试题,分别以启蒙思想、玄奘和鉴真出游、商埠开辟为切入点,要求考生根据已有信息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合的角度,充分调动已有知识进行阐释与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7.呼应社会热点,体现价值观引领

  试题精心选择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题材,创设问题情境,立足知识和能力考核目标设计问题、组织答案,注意正确引导考生在解决问题中体现的价值取向。1卷40题的人口题,回应了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和人口红利问题;2卷41题的玄奘和鉴真出游题,更是回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问题;3卷40题的社会救济和福利制度,直接体现了解决社会贫困的世界性问题。其他选择题,也涉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点问题。诸如此类,反映了史学的资政等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

  8、弱化试题的覆盖率

  在实施文综考试之前,试题覆盖率是教学评价和命题的重要依据,但自实施文综考试和新高考以来,试题淡化了知识考查,不再关注覆盖率。据我们统计,纳入新高考范围的知识点有500多个,而多年来的全国卷涉及的考点仅占其中的30%,且一些考点是反复考,如今年历史的重复率近达40%左右。从纵向结构方面,今年多数试卷古代史约占30%,近代史约占40%,现代史约占30%左右;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大约为6040左右。从横向结构看,多数试卷政治史约占20%,经济史约占60%,文化史约占20%。试题的考查服从于能力和素养,不讲究覆盖率,今年各部分的比例出现波动,甚至有很大的随意性,经济史比重奇高,政治史偏低。此外,必修部分占85%,选修部分占15%是固定的。

  诚然,试题有待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如有的选择题设问不够科学,指向不明确;试题的编排不近合理,一卷24题难度较大,对学生考试心理易造成挫伤;41题的题型功能定位和设计思路不明确,且一直处于多变状态,考生不易适应;覆盖率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易对平时教学和复习造成负面影响。这些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相关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