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返回首页
名师传道
朱佳木: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90年
作者:朱佳木    发布时间:2011/08/22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字体:(     ) 关闭窗口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讲话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把党的成立、党的使命、党的历史、党的建设、党在当前和今后的任务,都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紧连在一起论述,从头至尾贯穿着我们党一切以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为最高原则的精神。

“七一”重要讲话从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和背景讲起,一开始便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而进行的一次次抗争的继续,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七一”重要讲话在回顾了党的历史后又指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勇敢担当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说明这个论断,讲话把党90年来团结带领人民书写的壮丽史诗,概括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使“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二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进行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曙光。随后,讲话归纳指出,“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七一”重要讲话还通过回顾党的90年历史,总结了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三大成就和党自身建设的五条经验。三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五条经验是: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对于这些成就和经验,讲话也都是从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最大利益作为其论述出发点和依据的。例如,在论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时,讲话指出,“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七一”重要讲话还阐述了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即使在这一部分,讲话仍然是把各方面建设和工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论述的。例如,讲话在论述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时,一方面指出“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指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在论述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意义时,讲话也是从青年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的角度加以阐释的,一方面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另一方面,要求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1. 张星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统一
    2.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共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守与践行
    3. 王爱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与经验
    4.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思想:演进、特征及其意义
    5.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调整、改革和经济增长的探索
    6.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7. 论中国共产党的海防思想及战略
    8.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9. 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10. 历史永远眷顾奋进者
    相关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