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长江口12年打通深水航道 长三角"黄金水道"起航
作者:陆文军    发布时间:2010/03/09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关闭窗口

  两艘货船在长江瞿塘峡中航行(2009年12月5日摄)。长江是横贯我国东、中、西部的水上大通道,穿越西南、华中和华东三大经济区。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2800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流域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流域人口近5亿,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一半以上。流域内资源丰富,经济社会条件十分优越。目前,长江干线航道承担了沿江钢铁企业生产所需80%的铁矿石、沿江电厂所需83%的电煤运输。在煤炭、石油、金属矿石、水泥、矿建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和集装箱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有效支撑和促进了我国重要的冶金、石化、汽车、电力等沿江产业密集带的形成和发展。2009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到2020年,国家将投入430亿元用于长江干线航道建设,其中300亿元用于航道整治,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据长江航道局介绍,近年来,航道部门结合三峡工程建设,在上游实施了库区助航设施淹没复建和库区炸礁工程,库区航道得到了根本改善,清除了库尾航行安全隐患;实施了泸渝段、叙泸段航道整治工程,上游航道等级提高到了三级,可以通行千吨级船队,实现了长江干线航道全河段全天候通航,使长江航道成为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华社记者 周衡义 摄

  新华社上海3月9日电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获悉,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到3月中旬长江口将实现12.5米水深航道贯通。

   12年打通长江“咽喉梗阻”

  通而不畅,淤沙拦门。作为对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主要入海通道,位于上海的长江入海口长期饱受“局部梗阻”之困。因受到巨大潮量、径流量和流域来沙量影响,河口河槽演变复杂,长江口通航航道所处的拦门沙河段,自然水深仅6米,成为通航的瓶颈,严重制约了上海、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据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前维护水深为7米,整治工程从1998年开工,分三期整治连续增深至8.5米、10米和12.5米,工程完工后,能满足第三、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舶全潮双向通航的要求,同时兼顾满足第五、六代大型远洋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乘潮通过长江口的要求。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以整治和疏浚相结合,通过三期工程的实施,建设各类导堤、丁坝长约150公里,最终将形成全长92.2公里、底宽350米至400米的双向航道。

  其中一期工程已于2000年3月完成,航道水深从7米增深到8.5米;200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的二期工程使航道水深由8.5米增深到10米;三期工程2006年9月开工建设,目标为全槽贯通12.5米航道水深。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成功实施后,平均每天进出长江口深水航道的5万吨级以上船舶,从原先7米水深时候的0艘次,迅速增加到10米水深航道开通后的11.6艘次。

一艘货船在长江中航行(2009年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衡义 摄

   “黄金水道”增强长三角经济活力

  “治理长江口,打通拦门沙”是几代科技工作者长达50多年的追求,一大批专家学者对长江口治理进行了多学科、系统的长期研究。

  1992年,“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演变规律与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研究”被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并决定实施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从而开启了中国水运建设发展进程中的宏大建设。

  如今,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竣工通航在即,长三角的航运能力将因此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

  专家指出,这一深水航道打通,不仅使上海受益,大大促进了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步伐,还强力带动了江苏等长江沿岸口岸的运量。此前,已建成的10米水深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使南京以下10多个港口、200多个万吨级泊位直接受益。

  以上海港为例,自2000年以来货物吞吐量持续大幅攀升,5年内吞吐量增加了2亿多吨。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二。这与深水航道拓展了上海的货源腹地紧密相关。

  而长江口深水航道二期治理和10米水深延伸至南京后,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北翼——江苏沿江航运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港口吞吐量显著增长。2008年江苏沿江货物吞吐量达到了6.9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546.5万标箱。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大部分来自于长三角区域300公里以内的公路运输,长江口畅通以后,公水联运能级将提升,也有利于发展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集疏运体系。”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

   强力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由于拦门沙的阻碍,原先上海可以说是‘下海难,上海也难’,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彻底完成,将大大提升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实力。”郁鸿胜说。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二期工程使航道水深增加10米,进出长江口的集装箱班轮平均每航次可多载922个标箱,散货船可增加装载量19000吨;原油运输船可增加装载量约14000吨。

  与此同时,上海及江苏沿江港口吞吐量迅速增加。据统计,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00年的561.2万标箱增加到2007年的2615.2万标箱,成为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2008年更是达到了28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从2000年的2.04亿吨增加到2008年的5.8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大港。

  郁鸿胜分析,在航运经济中,码头与水深相辅相依,码头要做大,需要有水深保证。长江口深水航道开通,不仅意味着货物、集装箱量大大增加,也意味着更多大船可以进出港,其中远洋货轮航线的比例大大增加,这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巨大支撑。

  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党委书记范亚祥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打开了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作为国家加快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工程完善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港口码头条件和集疏运网络,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加快建设夯实了基础。 

    1. 长江口 12.5米深水航道试通航
    2. 长三角第一条非洲航线首航
    3. 长三角有望成战略新兴产业引擎
    4. 加快推进长三角资本市场一体化
    5. 长三角:调整经济结构快速扭转局势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