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闭幕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2/22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日前在缅甸内比都落下帷幕。会议期间,与会各方就次区域未来十年经济合作通过战略框架,发表了《内比都宣言》。

  专家认为,出席此次会议是年底前中国一次成功的周边外交活动,将有力推动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巩固中国同东盟关系。

  战略框架规划未来十年合作

  由亚洲开发银行倡议,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成立于1992年,其成员国为澜沧江-湄公河沿岸6个国家,即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

  会议通过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十年(2012-2022)战略框架》,为未来十年合作制定了三大战略目标,即:推动次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繁荣、公平的发展;在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为跨境贸易、投资、旅游等合作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促进次区域可持续发展。

  谈及这一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主认为,战略框架较好反映了中方参与合作的想法。

  “首先,中国一贯致力于次区域一体化进程,具体举措包括三大目标中涉及的完善互联互通等。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保护跨境河流生态环境、维护投资者同当地社区的良好关系等因素。”王玉主说。

  会议前,中国发表了《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报告》,详尽介绍了中国同有关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的良好势头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了本次会议,同有关国家领导人进行了会晤。

  专家认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战略框架的通过,为次区域合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尽管《内比都宣言》形容战略框架‘雄心勃勃’,但现在正是需要这样一个‘雄心勃勃’框架的时候了。目前,中国和东盟关系日益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合作更应走得更深更远更实。”王玉主说。

  他表示,次区域合作应“一条路一条路地修,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建,更扎实地促进国家间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学刚认为,本次会议有助深化重点领域合作。除物质领域外,中国和东盟间的互联互通建设还包括人员、机制等领域,下一步可以推进人员往来和机制衔接。

  次区域合作机遇大于挑战

  专家认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建立近20年来,已取得丰硕成果。放眼未来,次区域合作面临发展新机遇,前景十分广阔。

  张学刚说,次区域已在交通、能源、电信、环保、农业、投资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大量务实合作。例如,2008年昆曼公路的正式通车,标志着交通合作的重大突破,下一步区域内还将建设泛亚铁路。近期,中老缅泰四国还成立了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指挥部。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仍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美国同欧洲多国仍受债务危机影响。纵览全世界,中国和东盟经济‘一枝独秀’。中国和次区域其他国家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可以挖掘发展增长点,应对外部挑战。”他说。

  “双方一定要把握机遇,强强联手走向世界,共同应对外部风险,寻求共同发展。”张学刚说。

  资料显示,自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与次区域国家间双边贸易发展势头更为良好,贸易结构进一步改善。中国还以合资或独资等方式参与柬埔寨、泰国、越南的经贸合作区开发建设。

  中国驻东盟大使佟晓玲说,中国和次区域其他国家均有拓展合作的意愿。中国在亚洲开发银行设立了中国基金,其中有专门款项用于支持次区域合作。中国还举办了多期海关研讨会、农业技术培训班,以推动人力资源建设。

  她认为,尽管次区域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搞经济一体化合作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困难可以通过合作解决,同时亚洲开发银行在融资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次区域合作包括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有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开展次区域合作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佟晓玲说。

  中国将继续秉持睦邻友好理念

  2012年将迎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建成20周年。专家认为,中方对已取得的合作成果感到满意,着眼未来,次区域合作仍应坚持由成员国主导,遵循平等协商、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互利共赢等原则。

  王玉主表示,中国政府秉持与周边国家共同繁荣富裕的理念。会议期间,中方领导人在同次区域其他国家领导人会晤时,一致表示为消除本地区贫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次区域国家人民福祉作出贡献。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中国同东盟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次区域合作是睦邻友好政策的生动体现,也是对此政策的具体落实。”张学刚说。

  专家认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已成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及南南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目前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将更加如鱼得水,取得更好效果和更大成就。

  “中国将继续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友好政策,加强与各成员国、亚洲开发银行及相关发展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本地区发展与繁荣。”佟晓玲说。(记者孙奕、刘欣、王健) 

    1.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通过内比都宣言
    2.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报告(全文)
    3. 温家宝结束亚洲四国访问回到北京
    4. 温家宝出席第14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