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未来5年我国计划开展5次南极、3次北极科学考察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25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华社上海9月25日电(记者 张建松)记者从“2011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获悉,未来5年,我国计划开展5次南极、3次北极科学考察。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开展极地关键地区的环境综合考察,加强极地气候与环境变化监测,开辟极地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南北极地区的科学认识。

  我国自1984年首次开展南极科学考察以来,迄今已进行了27次南极、4次北极科学考察。今年11月初,我国将开展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明年7月初,计划开展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

  极地是地球表面的冷极,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南极气候环境过程与我国的气候变化存在“遥相关”,北极气候环境变化对我国气候有着更直接的影响。

  曲探宙表示,未来5年,我国将通过5次南极、3次北极科学考察,有计划、分步骤地完成南极周边重点海域、南极大陆以及北极海域的环境综合考察,掌握南北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揭示极地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的作用,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国还将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提升极地科学考察能力,新建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解决目前一条破冰船难于同期实施南北极海洋多学科综合调查的矛盾。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秦为稼介绍,目前我国新建极地科学考察船的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将按照“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原则进行建造,采用国际先进的最优船型设计和电力推进系统,破冰等级为PC3,即在两极水域的混有陈冰的次年海冰中,破冰厚度不低于1.5米海冰加0.2米雪,连续破冰速度2节-3节。

    1. 第28次南极海洋科考首次使用温盐深剖面采水系统
    2. 第28次南极考察队将从天津出发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
    3.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将于11月从天津出发赴南极
    4. 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俄北极合作
    5. 30年前彭加木消失在茫茫沙海
    6. 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到达北极点进行科学考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