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概况 >> 中国经济 >> 经济政策
不变之中看变化—透视2010年财政货币政策新看点
作者:王宇 韩洁 姜锐    发布时间:2009/12/10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关闭窗口

  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不变的双政策基调中,蕴含着不少新的内涵。就此,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学者。

  双政策基调不变 微调中突出施力重点

  专家认为,维持财政、货币双政策基调不变,这是中央在对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准确判断基础上作出的决策。同时,由于当前形势与去年相比已有所不同,下一步政策实施将调整力度、节奏和重点。

  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去年底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双政策的实施,为我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总体回升立下汗马功劳。

  “目前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我国和世界经济出现了向好的变化,但经济的企稳复苏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政策拉动,支持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因此政策的大方向不能轻易改变。”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说。

  “欧美发达国家深受失业率高企的困扰,复苏前景尚难预料,而近日发生的迪拜债务危机表明,全球经济走势仍然有诸多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扩张型政策短期内也不会结束。”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

  我国实施双政策一年来,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宏观政策选择上,均坚持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既有方向,采取扩张型宏观政策,财政政策加大刺激力度,货币政策保持低利率不变。

  “只要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发生明显的方向性变化,政策基调就不应改变。这样做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稳定发展的大局。”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介绍说。

  “虽然双政策的基调没有变,但相比于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刚爆发时的经济环境,目前形势已有所不同,因此政策的施力重点肯定会有变化。明年双政策将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高培勇认为。

  财政政策发挥“点调控”优势 向促转型发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突出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是财政政策支持的一大重点。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明年财政部门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更有力地支持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同时积极运用财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健全促进消费的财税政策,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明年政府公共投资在总量扩张的同时,要精心把握结构优化和投资质量,同时还应出台更多举措扩大社会投资,拉动民间资本跟进,并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信用担保等政策更多地扶持中小企业。

  “在国际金融危机到来初期,为尽快促进经济增长,加大投资可能是较好的选择。但随着经济形势出现转折性变化,现在已经到了重新审视经济发展格局,更加重视投资质量、效益和结构的关键时期。”高培勇对记者说。

  他说,无论是增加支出还是实施结构性减税,积极财政政策在着眼于拉动内需、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时,应更加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支出结构上,明年应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扩大消费性支出方面,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继续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同时,下一步财政政策将积极发挥“点调控”的优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深化改革与促进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推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强调适度宽松 信贷结构“有保有压”

  “货币政策不变中亦有深意。”李扬表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涉及两层含义:一是真正体现适度宽松;二是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

  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增信贷接近9万亿元,比去年多出5万多亿元,货币供应量增速超过GDP增速高达20多个百分点,这引发人们的担忧。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祝保良认为,从会议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明年货币政策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强调灵活性,微调在所难免,并且会重视信贷速度和平衡问题。

  “今年货币增量与GDP增量差值创新高,已警示出流动性潜在的一些问题,所以货币政策明年会更加注重‘度’的把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

  与此同时,信贷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工夫,货币信贷政策会与之相配合,将更加强调‘有保有压’,会加大对新型产业的金融支持,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张其佐说。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也指出,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央行将支持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结构调整,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

  新华时评:把握财政货币政策的“微调”信号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韩洁、王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会议也透露出政策微调信号:在政策框架不变的基础上,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将会在实施力度、节奏和重点上有所调整,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

  根据会议精神,在我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重点的背景下,作为国家最主要的两大宏观调控手段,财政和货币政策向“调结构、促转型”重点发力,成为一大看点。

  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张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在当前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牢固的情况下,下一步,财政政策在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同时,还将积极发挥“点调控”优势,除继续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也将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三农”发展基础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更多发挥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自中央出台4万亿元一揽子刺激措施以来,中央在此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并明确投资重点要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事实上已经折射出未来一年我国投资上将出现的变化。

  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调通过提高货币供应量刺激总需求。人们已经注意到,尽管依然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货币政策将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下一步在政策实施中,我国将密切跟踪形势变化,把握货币信贷增长速度。根据会议精神,明年我国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获得的信贷政策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

  一些专家指出,明年我国货币政策还会在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上发挥作用,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将受到空前严格的控制。同时,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各类潜在金融风险。

  新华时评:让百姓能消费敢消费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张晓松、雷敏、齐中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专门研究完善了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如何扩大消费需求?关键是要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

  长期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主要向企业和财政倾斜,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直接制约了消费增长。目前,消费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约三分之一,远低于发达国家,其中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还在不断下降。

  要想让老百姓手中有钱、能消费,就必须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首先,要建立城镇职工工资稳步增长机制,增加对农民的各项补贴,不断提高扶贫标准,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真正做到“民富国强”。

  其次,要不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综合利用税收等经济杠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向个人倾斜。

  此外,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更加注重再分配的公平,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加合理地分配到群众手中,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老百姓手里有了钱,还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他们想消费、敢消费。

  今年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惠民生、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促进了家电、汽车、住房等行业的生产和结构调整。今后,要在继续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家电和汽车下乡等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力度,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要推进并不断完善社保、医疗、教育等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养老金和低保补助标准,逐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继续加大对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使积蓄在亿万百姓当中的巨大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1. 财政货币政策共促产业结构性发展
    2. 明年财政和货币政策传递怎样的调控信号?
    3. 亟待应对政策协调难题
    4. 缩小贫富差距:中国亟待破解的难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