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概况 >> 一国两制 >> 澳门
回归十年澳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以澳门历史研究为中心
发布时间: 2010-01-11    作者:刘泽生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2010-01-11
  字体:(     ) 关闭窗口

  1999l220,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行使对澳门的主权。回归十年来,澳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澳门模式”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赞赏。伴随着澳门的十年腾飞,关于澳门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在迎接澳门回归十周年之际,回顾十年澳门研究的学术历程,也许可以从中窥视澳门研究的历史变迁与学术特点,对未来澳门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整体的学科构建有所启迪。

  

  “澳门研究”是一项涉及澳门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历史、宗教、中外关系等领域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既有学术研究的一般规律,又有澳门自身的特殊印记;既要研究澳门的古代历史,又要研究澳门的近现代史;既要研究澳门这一特定资本主义社会在1999年回归前葡萄牙管治下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法律制度等方面的运行规律,又要探索回归后在“一国两制”下澳门从“回归模式”到“实验模式”的历史演变。400多年来,澳门的特殊历史地位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澳门的研究成果几乎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

  澳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澳门研究并非新课题。明清时期出版的《香山县志》等,就有关于澳门历史比较详细的记载,成了研究早期澳门历史的基础资料之一。被誉为澳门研究的第一部著作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由印光任、张汝霖编纂的《澳门纪略》。这是一部带有文献资料性的著作,出版至今已有两个半世纪了。目前所见最早的外文著作、国际史学界公认的第一部科学地对澳门历史进行研究的权威著作为瑞典人龙思泰(Anders Ljungstedt)1832年出版的《早期澳门史》。自16世纪以来,关于澳门研究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难以胜数。但由于澳门问题的特殊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内地一度成为学术的“禁区”,研究备受冷落。进入70年代后,澳门经济开始出现高速的增长,成为仅次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全球微型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成功范例,受到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80年代后,由于澳门问题的提出和中葡谈判的开始,澳门研究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新的涉澳研究机构纷纷成立。以毗邻澳门的广东为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1980)、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1982)、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所(1983)、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港澳史研究室(1983)等研究机构就是在80年代初先后成立的。l98011月,全国第一家以港澳、经济特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港澳经济》在广州创刊。l9844月,全国第一个有关港澳研究的专业学会——香港经济研究会(后改名为“全国港澳经济研究会”)在广州宣告成立。至90年代,北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台港澳经济研究中心(1992),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1993)、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1994)以及随后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澳门研究中心(1997)等也先后宣告成立。在此期间,上海、福建、湖北、湖南等省区的高校、社科院等也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或港澳研究会。在澳门本地,东亚大学(1981年创办,澳门大学的前身)及其属下的东亚大学澳门研究所(1987年成立,后改名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也在这一时期创办。l984年澳门基金会成立。澳门本地的多个民间学术团体如澳门社会科学学会、澳门经济学会、澳门历史学会、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澳门公共行政管理学会、澳门法律学会、澳门哲学会、澳门笔会等纷纷成立。80年代以来,澳门与内地的学术研究机构、学者间的交流、互访与课题项目研究合作日趋频繁紧密,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及新加盟的博士、硕士进入了这一研究队伍,初步形成了一支覆盖全国范围的研究力量,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著作先后问世。

  进入澳门回归的1999年,澳门研究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期,许多科研成果集中在这一时期发表。在回归前后的这一阶段,比较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集中表现在主权问题的研究、“一国两制”的研究、中葡关系的研究、国际法的研究、经济社会的研究、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以及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等方面。

  涉及澳门主权问题的研究,是这一阶段中葡澳门问题谈判以来的热门课题之一。澳门历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l979年中葡建交,中葡双方对澳门问题达成协议,葡方确认澳门只是葡萄牙管理下的中国领土。对于这一段历史,中葡学者及海外有关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发表过大量的论文、专著。有关澳门的政治、法律、历史、宗教等领域的著作也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版。在19992000年的澳门回归前后两年间,形成了澳门历史研究的一个高峰期。此后的相当一个时期,关于澳门的历史研究逐渐步入平静期。从总体上看,虽然在随后的近十年间澳门研究的热度没有回归期间那么轰轰烈烈,成果的数量没有那么多,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却加强了,从过去偏重于宏观课题的研究,开始出现有部分选题转向更具深度的专题个案研究,一些著述在研究方法和史料运用上有了新的突破,学术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升,这个研究取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区域社会经济史包括备受瞩目的粤港澳经济研究,与澳门有密切关系的若干历史人物如孙中山、林则徐、郑观应、容闳、康有为、梁启超以及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马礼逊等的专题研究,也受到学界的重视。回归以来,澳门主办或参与主办过多次具有较大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研讨会,成果颇丰。若干涉及澳门研究的大型工具书(包括多种年鉴、年报、辞典、蓝皮书、百科全书等)也在这一时期编撰出版,成为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者的案头必备参考书。

  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校注、翻译、整理和出版,是澳门史研究中的一大亮点。毫无疑问,史学研究是需要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作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口岸,作为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的中国第一块土地,澳门留下了大量的中外历史文献记录。这些档案文献资料散布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大陆的档案文献,澳门本地的历史文献,葡萄牙、西班牙、梵蒂冈、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档案等等。20世纪80-90年代间出版的有关澳门的历史著作,大部分就不同程度地受到缺少档案文献资料参考的局限。自90年代以来,大陆、台湾、澳门以及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的一批热心于文献档案资料的保护、整理和研究的学者,历尽千辛万苦,从旧纸堆中整理了一大批涉及澳门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文献档案资料,已出版的数量估计达3000万字之巨,包括中文的档案文献资料汇编和外文的档案文献资料中译。正是有了这批珍贵的文献资料,才有了90年代以后澳门史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于“一国两制”的“回归模式”与“实验模式”及有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在澳门回归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备受各界人士所关注。“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勾画出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是基于中国国家统一需要而作出的一种制度安排。内地及澳门地区的学者关于“一国两制”的“澳门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等机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

  澳门研究的报刊出版物也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领域。在内地,比较集中发表有澳门研究成果的专业性刊物有《港澳经济》(后改名《新经济》)、《港澳研究》、《特区港澳经济研究》(后改名《经济前沿》)等,以及一批定期开辟有港澳研究专栏的如《广东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等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澳门本地的高等院校如澳门大学的法律学院、澳门理工学院、澳门科技大学、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等院校的学报或学术年报,都不同程度刊载有相当数量的有关澳门研究论文。同一时期,有多家与澳门研究相关的专业类杂志在澳创刊,并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文化杂志》(1987)、《澳门研究》(1988)、《行政》杂志(1988)、《澳门经济》(1991)、《中西文化研究》(2002)、《澳门历史研究》(2002)等。这些刊物既有高校相关院所创办的,也有由有关学会或政府机构主办的,均发表有澳门问题研究的学术论文,值得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此外,《澳门日报》、《华侨报》、《大众报》和《市民日报》等本地报刊,也是研究澳门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参考资料。

  口述历史的研究,是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领域。近年成立的澳门口述历史协会,虽然还处于初创阶段,但应值得学界的关注。而相对于史家的专业学术研究,澳门本地有一批热心于培养学生史地兴趣、关注历史传承的教育工作者也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并出版了《红蓝史地》一类的刊物。

  除了澳门历史的各个专题研究(文字)成果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领域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关于澳门的摄影,包括澳门回归的即时记录和澳门本土的历史风貌。澳门地方狭小,民风纯朴,华洋相处,邻里和谐,这些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一国两制”的无穷魅力和富于地方色彩的万千气象,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