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概况 >> 地方概览
青海省
发布时间: 2009-08-13    作者: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 2009-08-13
  字体:(     ) 关闭窗口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形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下川口村,海拔为1650米。青南高原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在总面积中,平地占30.1%,丘陵占18.7%,山地占51.2%,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的面积占26.3%,3000米—5000米的面积占67%,5000米以上占5%,水域面积占1.7%。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西部极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个自然区域。

气 候

青海省深居高原内陆,地势高耸,相对高差大,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多风、寒冷、缺氧、日温差大、冬长夏短、四季不分明,气候区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全省平均气温0.4℃—7.4℃,1月最冷气温-5.0℃—10.3℃,7月最高气温10.8℃—19.0℃。黄河、湟水谷地无霜期为3个月,其它地区仅1个月,有的地区无绝对无霜期。随着生态建设和退耕退牧还草还林的大力推行,一些地区局部环境得到改善,降雨量逐年增加,在全省8个地市州中,有3个地区降水量超过500毫米,属干旱半干旱型。青海省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省内年总辐射量仅次于西藏高原,平均年辐射总量可达140—177千卡/厘米,日照时数在2350—2900小时之间,日照百分率达51—85%,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全省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总的地域分布趋势是西北部大,东南部小,即柴达木盆地中、西部,青南高原西部及祁连山地中、西段年平均风速均在4米/秒以上。其中:茫崖达5.1米/秒,是全省年平均风速最大的地方。青南高原东南部的河谷地带及东部河湟谷地,年平均风速大多在2米/秒以下。青南高原中、西部,柴达木盆地以及青海湖周围和海南台地南部地区,全年风能可用时间在5000小时以上。其中察尔汗风能可用时间达6131小时,是全省风能可用时间最多的地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青海资源十分丰富。发现矿产12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110种。其中,54种居中国前10位,钾、钠、镁、锂、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等11种居中国首位。许多矿产是属于国内外急需的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45种矿产中,青海有21种列全国前10位。素有“聚宝盆”之美誉的柴达木盆地,富含盐湖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纳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4.4亿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亿吨,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镁、钾、锂盐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而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目前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青海省的金属和黄金资源矿种多,品位高,产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储量180万吨)、铅(110万吨)、锌(153万吨)、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另有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在非金属矿产资源方面,共发现矿产36种,有5种列全国第一。主要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

水能: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2537万千瓦,可装机2376万千瓦,在全国省区中名列第五。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优势明显,可建178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770亿度。目前建成、在建和拟建的大、中型水电站有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拉西瓦、积石峡等10座。总装机可达1488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550亿千瓦时,水电站单位造价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40%。

畜牧草场:青海天然草原辽阔,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场面积达3161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5%,发展畜牧业物质基础雄厚。在辽阔肥美的草原上,生长着天然牧草940多种,其中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良牧草约190多种,具有含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高,粗纤维低的特点。饲养的草食性牲畜主要有藏系绵羊、牦牛、马、骆驼、山羊等,普遍耐高寒、耐粗饲。尤其牦牛是青藏高原优势畜种,数量居全国第1位,占全世界牦牛总饲养量的1/3。

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植物群中已发现经济植物75科、331属、947种。药用植物约680种,著名中药材50余种,如西宁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贝母、甘草、藏茵陈、黄芪、麻黄、枸杞等,尤其冬虫夏草是驰名中外的贵重药材。省内仅陆栖动物就达270多种,占全国的12.5%,其中经济兽类有110种,占全国的25%。各种鸟类294种,占全国的16.5%。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257种的野生动物中,分布在青海省区域内的有68种。珍贵的稀有动物有:藏羚羊、雪豹、野牦牛、野骆驼、黑颈鹤、白唇鹿、天鹅、雪鸡、岩羊等。珍贵的毛皮类动物有:水獭、旱獭、赤狐、猞猁、石貂、兔狲、香鼬等。药用兽类有:马鹿、水鹿、麝、棕熊等。肉用兽类有:黄羊、野驴、盘羊、鹅喉羚、狍等。主要鱼类为鲤科裂腹鱼亚科的冷水性鱼。主要鱼种有:青海裸鲤、花斑裸鲤、光唇重唇鱼、哲罗鱼、条鳅等共40余种。

旅游资源:青海省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有高原、山峰、盆地、江河、湖泊、峡谷、沙漠、冰川,奇异的造型地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高原气候等,名胜古迹众多,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别具一格,极富情趣。全省已开发出旅游景点10多处,形成三大旅游区。(1)东部旅游区。有湟中塔尔寺揽胜、黄南“热贡艺术”鉴赏、“青海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林区观光、柳湾文物考古、民俗风情旅游等。另外,还有互助北山、上五庄水峡、大通东峡、乐都仓家峡、土族和撒拉族之乡、尖扎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唐蕃古道等人文和自然景观。(2)青海湖旅游区。包括日月山寻古、青海湖漫游、鸟岛奇观等景点。在青海湖周边还有西海郡古城、新月沙丘和白佛寺、隆宝滩黑颈鹤保护区、文成公主庙等,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3)西部旅游区。旅游景观有源头漂流、草原狩猎、盐桥揽胜和登山等。江河源头以及黄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适于探险性漂流。都兰县境内建有巴隆国际狩猎场。阿尼玛卿山、昆仑山、新青峰等14座山峰已对外开放。还有察尔汗盐湖国家矿山公园、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万丈盐桥”、泽库和日石经墙、天峻鲁芒沟和卢山岩画、贵德玉皇阁、南八仙风蚀雅丹地貌、青南高原的冻土地貌、黄河谷地大峡谷、盐湖城格尔木等景观。

环境状况和问题

2007年,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34.5%提高到35.09%;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达67.99%;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8.94%,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29.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3.75%,其中西宁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7%。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1处,保护区面积达到21.8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21%。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20.25万平方公里。


人 口



人口统计

2007年末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1.02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40.07%;乡村人口330.58万人,乡村人口比重为59.93%。全年出生人口8.21万人,出生率为14.93‰,比上年下降0.31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3.37万人,死亡率为6.13‰,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全年自然增加人口4.84万人,比上年减少0.05万人。

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8‰,比上年下降0.17个千分点。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藏、回、蒙古、土、撤拉等全国所有56个民族中的54个。到2007年末,总人口为551.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6万人,占42.8%。

文化程度

截至2007年底,全省有研究生培训单位5个,年内招生538人,在学研究生1401人,毕业生295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8所,年内招生1.19万人,比上年增长0.84%,在校生3.77万人,增长4.7%,毕业生0.95万人,增长10.5%;普通中专学校10所,年内招生0.64万人,比上年增长42.2%,在校生1.21万人,增长34.4%,毕业生0.26万人,增长23.8%;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5所,年内招生3.09万人,比上年增长45.8%,在校生5.46万人,增长47.9%,毕业生0.92万人,增长16.5%;普通高中141所,年内招生3.85万人,比上年增长3.8%,在校生10.74万人,增长4.2%,毕业生3.18万人,增长8.5%;初中学校354所,年内招生7.36万人、在校生21.95万人、毕业生7.0万人;小学2727所,年内招生10.08万人,在校生53.12万人,毕业生7.0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327人,在校生2696人。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8.9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全省"两基"覆盖率达93.5%,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


经 济



国内生产
总 值

200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60.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比上年增速高0.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3836元,比上年增长11.5%。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2007年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5.85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9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7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3%、59.4%、36.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0.9:51.6:37.5转变为11.3:52.1:36.6。

财政收入

2007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6.7亿元,增长34.2%;中央一般预算收入53.8亿元,增长31.8%。实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51.3亿元、14.2亿元和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2%、26.8%和43.2%。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2.3亿元,增长31.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58.3亿元,增长38.7%;社会保障与就业类支出51.1亿元,增长16.3%;教育类支出34.7亿元,增长26.5%;医疗卫生支出19.6亿元,增长61.6%;环境保护支出19亿元,增长21.1%;公共安全类支出16亿元,增长28.6%;农业支出12.5亿元,增长44.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亿元,增长91.1%;科学技术类支出2.5亿元,增长74.2%。

工业增加值和增长率

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32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支柱产业创造增加值23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06.6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3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28.22亿元,增长13.1%。

农业增加值和增长率

2007年农作物总种植面积490.73千公顷(736.1万亩),比上年增长0.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61.39千公顷(392.1万亩),比上年增长0.4%;油料种植面积163.92千公顷(245.9万亩),比上年增长2.8%;蔬菜种植面积30.12千公顷(45.2万亩),比上年增长8.7%。在粮食作物中,特色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81.88千公顷(122.8万亩),比上年增长2.2%;豆类种植面积44.81千公顷(67.2万亩),比上年下降2.5%。

外贸状况

2007年进出口总额6.1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1%。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3.86亿美元,下降10.3%;机电产品出口0.22亿美元,增长10.8%。出口国家和地区中,美国0.59亿美元,中国香港0.19亿美元,中国台湾0.31亿美元,日本0.76亿美元,韩国0.47亿美元,欧盟0.7亿美元,俄罗斯0.18亿美元。在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2.26亿美元,增长1.45倍;机电产品进口0.29亿美元,下降48.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0.06亿美元,下降17.6%。

外资利用
状况

2007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7个。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1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7%。

支柱产业

农业、畜牧业、水电业、盐化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电 讯



电  讯

2007年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45万户,比2006年底新增46.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3万户,移动用户总数达到22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2.34%和40.19%。


 交 通 



铁 路

兰青、青藏铁路干线及4条支线、59条专线贯通全省东西,总铺轨里程2208余公里。2007年,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89.2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18%。其中,铁路124.85亿吨公里,增长32.19%。全年完成货运量8423万吨,比上年增长10.23%。其中,铁路1935万吨,增长23.09%;公路6280万吨,增长7.09%。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82.4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4.48%。其中,铁路46.68亿人公里,增长149.71%。全年客运量5764万人,比上年增长8.55%。其中,铁路502万人,下降22.14%。

公 路

2007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15公里,一级公路里程175公里,二级公路里程4246公里,三级公路里程5568公里,四级公路里程19432公里。全省公路客运量完成5209万人,增长7.2%;旅客周转量28.36亿人公里,增长7%;公路货运量完成6270万吨,增长7.1%;货物周转量由完成55.59亿吨公里,增长8.1%。全年公路客、货运量占全社会客、货运输总量的91.9%和79.8%。

航 空

民航开通西宁至北京、乌鲁木齐、兰州、西安、广州、成都、上海、格尔木、拉萨等地的航班。2007年,民航完成货物周转量0.081亿吨公里,增长9.15%;完成货运量民航0.50万吨,与上年持平;完成旅客周转量6.35亿人公里,增长19.87%;全年客运量民航44.0万人,增长15.79%。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