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形 |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区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两个地貌亚区。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该区主要的山脉有:北东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大娄山、七曜山、巫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三)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两山夹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四)川西北高原地区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有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
自然资源 |
水电资源蕴藏量达1.5亿千瓦,仅次于西藏,可开发量近1亿千瓦,位居中国首位。地下热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全省已发现温泉(群)354处,地下热水钻孔114个。 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132种,其中钒、钛、钙、芒硝、萤石、天然气、硫铁矿的储量居中国第一位,钛储量居世界第一,钒储量居世界第三。 四川地处亚热带,加以地貌和气候多样,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全省森林面积1351.58万公顷,生长有许多珍贵树种。中国的水杉、银杉等“活化石”树种有1/5 生长在四川。 动物种类繁多。仅脊椎动物就有1247种,占全国的45%以上,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39种。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主要生息于四川境内4个山系的33个县和保护区内。 四川拥有举世闻名的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四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兴文石林、海螺沟、蜀南竹海等1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国家森林公园2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4处,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
气 候 |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日照: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时,盆中1200-1400小时,盆东1400 -1600小时。在时间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全年太阳总辐射量3100-4200兆焦尔/平方米,其时空分布与日照类似。 西北高原全年日照数为2000-250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仅龙门山区相对少,为1600-260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多为5000-6800兆焦尔/平方米,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时数1200-2700小时,较东部盆地多一倍。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部递增;时间上,干季多于雨季。全年太阳总辐射量3500-6200兆焦尔/平方米,除小凉山东侧外,光能资源大于东部盆地。 气温:东部盆地年平均气温14-19度,比同纬度地区高1度。一月平均气温3-8度,盆南略高;四月平均气温15度-19度;七月平均气温24度-28度,是全年最热月份:十月平均气温15度-19度,接近该区年平均气温。四季分明:春季气温10度-21.9度,长约3个月;夏季气温≥22度,长3个多月;秋季气温10度-21.9度,长2.5个月;冬季气温<10度,长3.5个月。全年日平均气温≥10度的积温4200度-6100度,无霜期280-300天。 川西北高原年平均气温<12°C;一月平均气温-12度到4度左右;四月平均气温0度-10度;七月平均气温10度-22度;十月平均气温0-14度左右。全年无夏,冬季漫长,可分3期:寒期候温≤0度,冷期候温1.1度-9.9度,温凉期候温≥10度。全年日平均气温≥10度积温在2000度以下。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气温8度-22度。一月平均气温2-14度,德昌以南谷地8度-12度,为全省冬季最暖地区;四月平均气温8度-24度;七月平均气温15度-26度;十月平均气温10度-20度。四季不分明,一般只分两季。全年日平均气温≥8度,积温德昌以南河谷>4500度,以北锐减至2000度。 降水量: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为1300-1800毫米;次为盆东北和东南缘山地,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为800-1000毫米。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10%,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40-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90%;11月-4月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与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于800毫米;安宁河东侧与东部盆地相当,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0%。 |
土 地 |
四川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垂直分布明显。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是全省农作物主要产区。高原、山地依海拔高度分别分布不同土壤,其中多数有利于不同作物的生长。 四川大部分地方为紫色土,系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内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上。该土壤内富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土质风化度低,土壤发育浅,肥力高,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是四川分布面积最广的土壤之一。 盆地四周的山地、盆地内沿江两岸及川西平原的阶地和丘陵上,分布着黄壤。一般海拔1000-1200米。它是石灰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和第四纪砾石,在中亚热带四季分明的湿热条件下风化发育而成。有明显的富铝化和黄化过程,胶体硅铝率2.1-3.1。黄壤自然肥力较高,但粘性重,酸性强。在盆地的山地中,还分布有黄棕壤与黄褐土。 川西南山地河谷遍布红壤及黄红壤,主要在安宁河、金沙江、雅砻江谷坡阶地以及湖盆台地,海拔1100-1800米。甘孜州局部地区的红壤可达海拔2100米以上。红壤的母质是花岗岩、变质岩、砂、泥岩和第四纪老沉积物,在长期干湿季分明的湿热条件下,风化而成。胶体硅铝率1.33-2.33,酸至微酸性,粘性重,瘦硬,严重缺磷,土壤肥力低。 川西北高山分布着大量的森林土草甸土,主要有高山草甸土,分布在高山林线以上,海拔3000-4700米,草根层10厘米左右,有机质约15%,微酸至中性,有腐殖化和草甸化,海拔低处可开垦成农地,高处是天然牧场。 高山寒漠土,分布于高原及高山顶,海拔4700-5000米,雪线以下,高山草甸土以上。岩石遭受物理风化为主,成土作用弱,常为多棱角状碎石。沿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上游河谷两侧尚分布有棕壤、暗棕壤、褐土等。 暗棕壤,分布在山原中上部,海拔2800-3000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铁的游离度低,胶体硅铝率2.4-4.1,弱酸至酸性,盐基饱和度大于60%。 棕壤,分布在海拔2000-2700米处。酸或弱酸性,胶体硅铝率2.7-3.3,盐基饱和度不饱和至饱和,腐殖质4-7%,自然肥力高。 褐土,分布在海拔1000-2500米处。以黄土母质发育而成,表层为无至弱石灰反应,下层在50-70厘米处有钙积层,PH值7.5-8.0。 沼泽土,主要分布在若尔盖地区。是寒冷潮湿条件下,沼泽草甸植物在山原洼地和河谷洼地所形成。其表层为草根层,下部为矿物质潜育层。有机质含量5-25%,氮和磷的含量也高,形成特有的泥炭层。 |
生 物 |
四川省地处水热充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复杂,生物资源很丰富,有许多珍稀、古老的动、植物种类,是全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
全省有高等植物近万种,约占全国种类的1/3,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苔藓植物500余种;维管束植物230余科、1620余属;蕨类植物708种;裸子植物100余种(含变种);被子植物8500余种;松、杉、柏类植物87种居全国之首。在全国389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中,四川分布有74种,其中国家一级3种、二级32种、三级39种,分别占全国各级重点保护植物种数的37.5%、20%和18%。有各类野生经济植物55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4600多种,所产中药材占全国药材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芳香及芳香类植物300余种,是全国最大的芳香油产地;野生果类植物达100多种,以猕猴桃资源最为丰富,居全国之首,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菌类资源在全国最为丰富,野生菌类资源达1291种,占全国的95%。全省森林覆盖率30.27%,森林面积居全国第四,活立木蓄积16.35亿立方米,木材蓄积量居全国第二。
动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1246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兽类和鸟类约占全国的53%。其中兽类217种,鸟类625种,爬行类84种,两栖类90种,鱼类230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46种,其中一级保护30种、占全国的30.9%,二级保护112种、占全国的47.1%。有省重点保护动物77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普查,四川省野外的大熊猫数量为1206只,占全国76%,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位。经济动物种类占50%以上,其中毛皮、革、羽用动物200余种,药用动物340余种。雉类资源极为丰富,素有雉类的乐园之称,雉科鸟类达20种,占全国雉科总数的40%,有许多为珍稀濒危雉类,如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雉鹑、四川山鹧鹑和绿尾虹雉等。 |
矿 产
|
四川省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齐全。已发现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132种,探明一定储量的有94种,有3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其中:钛矿、钒矿、硫铁矿等7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以钒、钛具有世界意义,钛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2%、钒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天然气、锂矿、芒硝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二位;铂族金属、铁矿等5种居全国第三位;炼镁用白云岩、轻稀土矿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四位;磷矿居全国第五位。 四川矿产资源的特点:一是分布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矿产集中分布在川西南(攀西)、川南、川西北三个区,并各具特色。川西南以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资源为优势,其他矿产也很丰富,组合配套好,是我国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地区以煤、硫、磷、岩盐、天然气为主的非金属矿产种类多,蕴藏量大,是我国化工工业基地之一;川西北地区稀贵金属(锂、铍、金、银)和能源矿产(铀、泥炭)资源丰富,是潜在的尖端技术产品的原料供应地。二是以中、低位的贫矿为主,富矿少,多数矿床易采,选矿性好。除铅、锌、镉、银、岩盐、钙芒硝等品位稍高外,其他矿产多为中、贫矿。三是共生、伴生组分多,综合利用效益高。如攀西的钒钛磁铁矿为铁、钒、钛共生,川南的煤矿为煤、硫共生,川西北的锂矿为锂、铍共生。四是资源种类齐全,但多数矿种储量不足。除钒钛磁铁矿、岩盐、芒硝、铅锌、硫、铁矿、石棉、云母、金、磷、水泥灰岩等储量可满足开发需要外,多数矿产资源都存在资源数量不足和质量差、探明矿山不足的问题。 |
水资源 |
四川境内共有大小河流近1400条,号称“千河之省”,水资源居于全国前列。四川省水资源总量共计约为3489.7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为2547.5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73%;上游入境水942.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7%。还有地下水资源量546.9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115亿立方米。境内遍布湖泊冰川,有湖泊1000多个、冰川约200余条,并有一定面积的沼泽,多分布于川西北和川西南,湖泊总蓄水量约15亿立方米,加上沼泽蓄水量,共计约35亿立方米。 四川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量高于全国;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但径流量的季节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6~10月,洪旱灾害时有发生;河道迂回曲折,有利于农业灌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