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指南 >> 高中国史教育 >> 高中国史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发布时间: 2009-09-08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09-0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反右倾斗争;1959—1961年的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19571966年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文化大革命。

  【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探索道路的思考,培养学生判断或评价是非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探索经验教训的分析与总结,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教育】通过十年探索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十分艰巨的过程。凡是能够正确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和失误,从而使学生受到一次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和国情教育。通过十年探索史特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巨大成就,又有严重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探索中的严重挫折;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

  【难点】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犯严重错误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教学设计】

  导入部分可以通过回忆过渡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引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

  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们称之为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请同学们和我共同回忆一下,这一时期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当引导、提示)

  生:(思考,回忆相互提示,回答)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评述后,导入新课)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由此,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任务,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我们要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十年左右的时间,称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板书第六章课题)

  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把教材中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找出来并按时间顺序写在笔记本上。可以互相议论。教师巡视并解答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

  生:(按教师要求阅读和摘录教材内容)师:(观察学生阅读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请部分学生汇报结果,并由其他同学修正、补充后,教师简评)我相信同学们对其中一些历史事件一定会有所了解,哪位同学为大家谈谈?(对学生进行引导并给予鼓励)

  生:(部分学生发言)

  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要评价和总结,激疑启思)

  接下来重点讲述《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整风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1959—1961年的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19571966年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文化大革命等问题。

  小结:综观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十年建设中,由于出现了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曲折,但我们仍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因为这十年我们的主要方向是探索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所以,这十年的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案例】

  案例一  中共八大

  材料:“……1956年办起初级社,……年收入现金65元(口粮款除外),这是解放以来,到手钞票最多的一年。……全家大小添新衣,做棉衣,购小农具,买日用工业品。猪肉也多吃,……咸鱼经常不断。1957年也是如此。生产好,收入多,吃得饱,力气足,觉悟也高了,心里很高兴。

  问:为什么1956年以来生活水平会提高?

  答:因为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初步发展,生产效率自然提高。

  讲: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投影显示中共八大的部分内容)

  材料:一、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二、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摘自中共八大的部分内容

  问:下面,请大家结合教材并阅读屏幕上的材料,找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略)

  讲: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阶级关系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因此,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量突出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这就意味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问:由此,中共八大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略)

  讲:中共八大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的基本国情,强调了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问:那么,应该坚持怎样的经济建设方针呢?

  答:(略)

  问:哪一个字最关键呢?

  答:

  讲:对。只有稳才能不至于乱,只有稳才有取胜的把握。

  问: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出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及经济建设方针的论述对不对呢?

  答:对。

  讲: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共八大的方针政策,毛泽东还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并在全党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号召全党要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案例二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师:(同时列出上面两个小标题,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要求和建议:可以相互讨论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划在书上;把自己认为需要提出的问题列出来;如果想对某一问题发表意见,请归纳出发言要点)

  生:(按教师的要求和建议阅读教材)

  师:(巡视、观察学生阅读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指示和指导。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

  生:(部分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他同学可以发表看法,进行讨论。教师适当参与、适度引导)

  师:(引导学生看173页的两副图片,让学生谈谈感受)生:(自由发言)师:(提示学生,要历史的看待问题,评价某一历史事件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为什么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举例说明。

  生:(思考问题,寻找论据,回答问题)

  师:(引导学生认识:失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违背了中国的国情;一是违背了经济规律)如果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是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的话,那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从实践上动摇了八大所坚持的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出现的问题已有察觉并努力纠正。但是,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没有根本转变,形势没有根本好转。特别是庐山会议后期,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整个形势的逆转。

  四、问题解答

  【本课测评】 1文化大革命前后,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 解题关键:注意时间限制。

  

  

  思路引领:列举中共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展开的思考和实践。

  答案提示:对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要求。1956年由于破除了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中共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就是这种探索开始的标志。 -1957年间,中共在社会主要矛盾、经济建设方针、政党政治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中取得一系列成果。但随着1959-1976年间倾错误的发展,这种探索走上歧路。期间虽有八字方针的提出,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体现探索的潮流,但进展不大。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如何建设本国社会主义的探索又进入新阶段,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心问题阐述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则是这种探索的理论结晶。 文化大革命为界,在此前后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中心问题上,以前强调发展生产力以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后则强调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在结果上,以前的正确决策未能很好地执行,以致探索活动走上歧路,以后则能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

  1956

  

  2.如何评价和认识十年探索?

  解题关键: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解答此问题。

  思路引领:从宏观上梳理建国十年的探索历程,并予以客观评价。 答案提示:评价:1956—1966年这十年的探索是两头好,中间差,其整体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主流是前进的。这是因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尚未转移,工作的失误尚局限于局部,错误延续的时间只集中在1958—1960年,错误还是在探索这个前提下出现的。认识:凡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能正确反映并适合中国国情时,就能推动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则会遭到挫折和失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经济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一贯的思想路线。在经济工作中有什么倾向就应当反对什么倾向,不能只反右不反从建设中遇到的挫折使我们认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而所取得的成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曲折中取得的成就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敢于正视并改正自身的错误,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任何反动势力都推翻不了的。

  

  学习延伸

  引导学生放宽视野,比较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呈现出的不同趋势:本时期的中国,由于倾错误的领导,特别是十年文革,社会动荡,经济发展不稳定。而资本主义世界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经济持续发展,出现一个黄金时期。中国和世界的差距拉大了。对比同时期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不同趋势,对我国现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