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历史,经历了以下的发展阶段: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之后,中国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的,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的,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中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并进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工作,同时也适时地开始进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工作。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创造性地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在1955年夏季以后,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在这十年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3]但是,在这十年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重大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尤其是1958年轻率地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更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后果。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并不彻底,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十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盯着祖国的安全。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这一切并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应取得更大的成就。
尽管经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两次严重的挫折,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进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随后开始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至今,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使国家进久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拨乱反正的起步和改革开放的酝酿由此开始。但由于当时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 (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的错误方针造成了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揭开。改革开放事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事业,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守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