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1972年欢迎尼克松的神秘晚宴
发布时间: 2011-02-21    作者:王梦悦    来源:国史网 2011-02-21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为接待工作而忙碌的“34号特供处”

  中美外交关系的破冰是世界瞩目之举,早在一年前,中国方面就已经开始做准备了。作为总理的周恩来对此更是高度重视。为保证来访取得圆满成功,周恩来亲自召集有关部门开会,—再强调准备工作要做好做细,确保一切活动都做到万无一失。负责食品采购工作的张涛参加了那次筹备会议。

  多年来,张涛所在的工作单位对外只用数字“34号”来代表。这个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食品“特供”机构,设立伊始的使命,就是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访华元首以及类似国宴这样的重大国事活动提供安全的食品保障。出于保密的需要,一直以来,这里只能用门牌号码“34号”来命名。

  每到国内国际重大活动之前,34号供应部几乎都能最先知晓。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也不例外。为了充分准备宴会所需要的各种食品原料,张涛和他的同事们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当得知美国人喜欢吃海鲜时,有关方面便决定准备新鲜的黄海鲍鱼以做备用。 辽宁省长海县獐子岛人民公社的潜水队接到任务后,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进行采捕,从中挑选出精品运到北京。当尼克松听说这些新鲜的鲍鱼是采自黄海深处时,不禁为中国人的好客而感动。在欢迎尼克松的宴会上有一道“芙蓉竹荪汤”,其中用的原料竹荪就是产自四川长宁。当年,长宁县接到上级领导通知,紧急调集2斤长宁竹荪,还说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千万耽误不得。后来,当地领导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题为《竹荪:从国宴到世界》的文章,便确信当时的竹荪就是为尼克松访华的宴会准备的。竹荪的鲜美可口引得尼克松总统连声赞赏。国务卿基辛格也竖起拇指说:“这是你们中国的白珍珠。就连全世界最有权威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也还没来得及记载。”

  在欢迎宴会上,其中一道菜需要新鲜的蚕豆。但春播蚕豆一般七八月收获,要在天寒地冻的一二月份找到新鲜蚕豆是非常困难的。

  由于时间紧迫,又正值春节放假,浙江省平阳县供应组大部分同志被临时召了回来。大家意识到,此时蚕豆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它本身的价值。最后在平阳县钱仓镇一带找到了长势良好的蚕豆地。据当地人介绍,这就是在农业界被称为“钱仓早”的蚕豆。由于当时蚕豆的果子还比较小,于是工作组多次请当地有经验的老农进行推算,预测在运输当天,蚕豆可以长到多大?当得知运输那天的蚕豆的豆肉已经可以入菜时,工作人员马上向北京方面作了汇报。就这样,经多方努力,这批新鲜蚕豆终于赶在尼克松抵达之前被送到了北京,钱仓小小的蚕豆准时上了国宴,在当时成为一段佳话。

  奶酪和鱼籽等食品,这些在当时中国人都没见过的东西,却是外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这可让负责采购的人犯了难。此时美国方面还提出要为尼克松夫人准备一种可以直接饮用的果汁。在今天听来似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可在当时却让张涛等人费了一番脑筋。当时只知道上海生产的汽水是兑着水喝的,能直接饮用的果汁还没有听说过。后来他们采用了人工压榨的“土办法”为客人加工出了“果汁”。

  此外,还要对这些食品原材料进行毒物化验和细菌化验。工作人员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天起,就整天躲在那狭小、安静的化验室里,严格做到“随到货,随取样,随化验”。遇到有紧急情况时,他们干脆就24小时盯在现场,一丝不苟地履行着安全把关的使命。

  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一切接待工作准备就绪,只待那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1. 1969年中美关系解冻研究
    2. 美国尼克松政府对华核军控政策评析
    3. 中美上海公报的产生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 和尼克松一起看体育表演
    5. 做朋友是中美唯一正确选择
    6. 尼克松访华前后的对外宣传
    7. 历史是一面镜子 尼克松眼中的中国
    8. 续写“改变世界之旅”
    9. 毛泽东与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战略决策
    10. 中美关系缓和与几张“修版照”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