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中华民族水利史新篇章─纪念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发布时间: 2010-12-27    作者:王立彬 董峻    来源:国史网 2010-12-27
  字体:(     ) 关闭窗口

  充分依靠市场机制
  千里调水,水价杠杆怎么撬动?调水水价会不会高得超过人们的承受力,或者低得造成更多浪费?这些忧虑不无道理。水是一种短缺资源,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水的商品属性认识不足,致使最为短缺的东西却最为便宜。
  值得庆幸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时代。“开发水资源要遵循自然规律,使用水资源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观念已成共识。南水北调工程将充分体现市场机制在配置稀缺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特征。

   根据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这将有力地推动北方地区的水价运行模式改革创新,促进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的形成。在这个模式下,居民基本生活用水有一个定额。定额之内的水价主要依据群众承受能力而定。超过这一定额则实行加价政策。高消费用水,如洗车、桑拿浴等将被征收更高的水费。
  南水北调要调清流。南水北调工程将有力推动治污这个老大难问题的解决。长期以来,治污被当作是社会公益性工程,全由国家包下来,这种非市场状况难以为继。南水北调将催生一种新认识——排污也要花钱,而治污并非无利可图。南水北调规划的污水处理机制,将依靠市场机制解决治污难题。
  作为特大工程,南水北调兼具公益性和商品性两种特性。因此,政府公共财政将承担社会公益性的开支,企业和群众则承担属于市场消费方面的支出。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良好的筹资、管理和运营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形成水利建设和用水的良性循环。
  把调水工程建设与改革水价形成机制、管理体制结合起来,把水污染防治同改革排污收费机制结合起来,作为其核心的水价改革,将推动全民节水意识的提高,从而运用价值规律促进节水,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是江水北来带来的市场动力。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南水北调工程是否会对区域性气候、自然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危及相关地区的生态安全?这样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21世纪是生态世纪,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又一壮举,南水北调工程将抒写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篇章。
  事实上,南水北调工程首要目的是解决北方地区严重的缺水问题。因此工程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生态环保工程。南水北调不仅给北方补充水,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使江汉流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健康发展,实现“双赢”。
  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汉江中下游、长江下游以及出海口的生态在调水后受到的影响等问题,都在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得到全面考虑和妥善解决。分析论证表明不存在制约工程兴建的生态环境因素。
  南水北调能否成为一项生态工程,治理污染是关键。没有环境保护,调水的基础就会瓦解,调来的水都是污水。因此,工程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治污方案,强调以治为主,形成“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的治污工程体系。在东线工程受水区、输水区及其相关水域内,将分别实施清水廊道工程、用水保障工程及水质改善工程。规划建设的相关工程有300多项,总投资200多亿元。输水干线和用水规划区的水质可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
  在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的潺潺源头紧紧相邻,一路流淌奔涌,万里崇山峻岭把它们遥遥隔绝。如今,为了祖国的兴旺发达,为了民族的繁荣昌盛,中华儿女将要把它们牵到一起。
  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委前身)主任、新中国水利界元老、年近百龄的林一山先生说,跨流域调水的实施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运,对促进国家经济地理平衡、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无论从当代还是从后代子孙的利益来看,南水北调工程,都将是中华民族水利史的新篇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这部巨著的新一页。

   资料: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总体布局: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国大陆地势形成三个阶梯。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
  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
  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本文摘编自中国网

    1. 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
    2. 南水北调,泽润亿万家
    3. 国务院调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
    4. 南水北调工程:中国水情的必然选择
    5. 2002年 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6. 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下达投资999亿元
    7. 南水北调工程“十一五”期间总投资约1405亿元
    8. 南水北调工程
    9.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10. 李克强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