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重庆解放:大进军 大迂回 大激战 大偷渡 大冲锋
发布时间: 2010-11-30    作者:李炼赵君辉 钟延    来源:重庆晨报 2010-11-30
  字体:(     ) 关闭窗口


  乘胜追击
  解放军飞兵到南泉

  头一天,刚刚参加完解放南川战役的12军35师103团1、2营,在接到了“经巴县(今巴南区)的界石、南温泉,直插长江边,强占渡口,为后继部队过江扫除障碍”的战斗任务后,于下午3时左右,抵达南泉以西山谷东端的虎啸口。
  南泉群山交错、地势险要,层层山峦向北延伸到长江边的大兴场,向南伸至綦江县境内,回环的山岭构成重庆江南的一道天然屏障。其东南面的建文峰是群山之巅,它与打鼓坪山脉之间的峡谷,正是花溪河上游的虎啸口瀑布,而沿河以南的傍山险道,只有一座横跨花溪河的小木桥通往北岸,是直达重庆的必经之路,也是国民党“江南防线”的战略要地。国民党妄图死守重庆,在南温泉一带山地布置了重兵防守。在南泉北边,部署了彭斌的内二警总队、罗启彤的361师和杨森20军的一个师;在南泉西南至綦江一线,部署有罗广文部44军,国民党15兵团司令部亦设在南泉。
  如今,虎啸口上的小木桥,已经改建为一座人行水泥桥,站在桥上观望,依然能感受到地势的险峻。
  虎啸口山谷与我军前进线路呈V字形,在与敌交火前,敌我双方均未察觉。约下午3点,当行进中的我军看到公路两边已有房屋时,便加快速度跑步前进。一拐过弯,2连连长徐根及紧随其后的二十几位战士就闯入了敌阵。敌我双方均出乎意料,从大别山打出来的徐根最先反应过来,大喊一声“扔手榴弹!”话音刚落,一枚手榴弹已飞进敌群。紧随这一声爆响,爆炸声、枪声在山谷里响成一片。至此,南泉战斗开始打响。
  当时,敌军在南泉的总兵力不下于一个师,而我方总兵力仅仅两个建制营,共六七百人,行军中掉队的还未赶上。当2连闯进谷地时,我方无论兵力还是军事位置,均处于劣势。
  76岁的蒋志鹏老人回忆说:当时我只有16岁,家住在离南泉正街直线距离只有五六百米的蒋家面房(现红星村2社),十月初八(11月26日)下午,我们先听到南泉方向传来一阵零星的枪声,开始像放火炮(鞭炮,重庆人俗称火炮)一样,后来就越来越密集了。大约在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大嫂从街上卖菜回来,说街上的店铺都关门了,满街都是国民党的兵,骇人得很。

  一张草图
  帮了解放军的大忙
  建文峰是南泉最高峰,主峰周围群山环列,奇峰对峙,断崖绝壁,极其险峻。黄昏时分,虎啸口南北两侧虽已被我军完全控制,但建文峰、野猪窝两个制高点对我威胁极大,我军曾几次从南、北两侧小高地以及沿谷底小径向西进击,均因受到敌猛烈火力阻拦而无进展。
  就在此时,设在涵村坝的103团的指挥部接到了地下党派人送来的谷地地形草图。那是一幅虎啸口谷地的地形草图,从地图上看,建文峰北瞰野猪窝,西控南泉正街,是谷地主要制高点,军事位置十分重要。从当时敌我的态势看,控制了建文峰,虎啸口阵地前就有了一座高大的屏障,在它掩护下,我军攻守灵便,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为此,团指挥所迅速制订了进攻建文峰的作战方案,决定派2营占领建文峰。恰巧,2营集结地就是建文峰后山脚。因后山脚地势陡峭,敌人并未部署多少兵,副团长吴颜生特别向2营营长张二胖(现名张孝烈)交待:要从后山隐蔽接近敌人,出奇兵夺取建文峰阵地。
  夜半时分,担任主攻的4连3排在前,2排跟进,1排断后,在熟悉地形的当地农民聂汉清、饶丙成的带领下,从东南面的白炮石山山沟悄然前进,至东南高地南侧断崖下实在无法前进时,天近拂晓。担任主攻的4连3排排长张李保立即指挥搭人梯登崖,正艰难攀登时,闻听头上敌军构筑工事的掘土声。大家于是加快了攀登速度,没想到惊动了敌人。一敌兵黑暗中一声喝道:“哪一个?”爬在最前面的张李保大声回答:“老子是八路军!”出手就是一枚手榴弹,随即奋身一跃,上了峰顶,掏枪就扫,敌人扔下镐锄拔腿就跑。
  占领建文峰,战场形势大变,我方处于有利地位,敌人极为恐慌。蒋介石在其重庆国防部作战室,听说建文峰失守,勃然大怒,令其部队拼命夺取。从27日拂晓开始,成营的敌人从正北偏西方向朝我主阵地多次发起集团冲锋,企图夺回阵地。守卫阵地的4连连长程海生带领全连战士英勇反击,打退了敌人多次猛攻。然而急红了眼的敌人由胡宗南部督战,成连成营地向建文峰主阵地进攻,被打退一批又来一批。同时,敌人数十门火炮又以密集的炮弹向我阵地狂轰滥炸。建文峰上硝烟弥漫、树断草燃,战斗异常惨烈,我军阵地前到处都是敌人的尸体,直至28日夜撤出战斗前,建文峰制高点牢牢地控制在我军手中。
  战斗结果
  我军奉命主动撤出

  如今,当年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建文峰,成为了“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纪念园。1993年,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纪念碑。1996年9月11日,80岁高龄的中共第十届中央副主席(时任12军35师师长)李德生,还为纪念园亲笔题写了“南泉之战”四字。
  1949年11月28日晚,纠集在南泉正街,一直没有攻下建文峰的敌军已有撤退迹象,正在建文峰上坚守阵地并准备冲下去的2营长张二胖,却接到了上级撤出战斗的命令。副团长吴颜生在电话中告知,“部队不能在这里纠缠太久,必须尽快过江,团长已派人在渡口等我们。”
  28日晚11点半,2营在前,1营跟进,103团参加南泉战斗部队有序迅速撤出战斗,由建文峰后山沟,转上川黔公路,跑步到达长江上游的江口(顺江场),于29日凌晨渡江,汇入12军大部队,经冬笋坝到璧山,再到合川,不久奉命转经永川向成都挺进。
  就在我军撤离南泉战场的同时,遭受沉重打击的胡宗南部167师师长曾祥廷,也顾不得蒋介石给他下的死守南泉之令,仓惶退出南泉。
  南泉战斗自1949年26日下午约3点打响,至28日晚11点半许我军撤出战斗,历时约56个小时,约有百余名解放军指战员在战斗中牺牲,是解放重庆外围中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战斗。它重创了守敌和国民党军队在重庆的“江南防线”,为我主力部队大迂回、大包围和解放重庆赢得了宝贵时间,而这支为此英勇战斗的队伍,最后也没有进入重庆市区,接受重庆人民的鲜花与欢迎。

    1. 1949年 重庆解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