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刘源与毛泽东后人们的亲密交往
发布时间: 2010-11-15    作者:刘之昆    来源:《中华儿女》 2010-11-13
  字体:(     ) 关闭窗口

  当时的刘源无家可归,父母被分别囚禁,兄弟姐妹全被赶出了中南海,天各一方。1968年12月24日清晨,刘源夹杂在人群之中,麻木地踏上西去的列车。刘源记得,北京火车站站台上挤满了家长们,有人痛哭流涕,有人兴高采烈。那天,只有妹妹亭亭一人为他送行。刘源一头扎进拥挤的车厢里躲了起来,不敢见,也不想见妹妹。哭成泪人儿的妹妹在如海的送行人堆里寻找着,一个个窗口查看着,呼喊着。

  火车启动了,刘源才挤到车门口,隔着玻璃门与妹妹瞬间相视,只听妹妹喊了一声“源儿哥!”就一晃而过。刘源回忆说:“当时,我胸中既没那种响应号召的狂热,也没对走进充满艰难困苦的未知世界的恐惧……”

  刘源等27位知识青年被分配到山阴县白坊村插队。不久,中共“九大”召开,正式确认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肯定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从此,刘源就开始承受新一轮的“革命行动”。白天,用半原始的工具和方法劳累了一整天,晚上在被安排单独住的一间破草房里没完没了地接受批斗。淳朴的农民迫于政治压力,不得不参加批判这个刘少奇的“黑崽子”,但暗地里,他们并不歧视他,相反给他以保护,给他以珍贵的温情。人间自有真情在。在山西农村,刘源更切身体会到中国农民的朴素真诚、博大慈爱的胸怀,“慢慢地,我仇恨一切的冰心开始融化”。

  直至1975年秋,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全身黄疸的刘源“病退”离开了生活了7年的白坊村。走的那天,几乎全村的人都出来为他送行。许多老人、大嫂和媳妇都哭成了泪人,刘源也泣不成声。他这时深深地感到,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已经永远留在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回到北京后,刘源被安排在北京起重机厂当学徒工。刚进厂不久,又适逢“四五”天安门事件,刘源自然又成了被清查的重要对象。工人们心照不宣地把他保护起来,他的师傅、老工人田文奎甚至为他担保:“我白天黑夜和刘源在一起,他没有问题!”工人们热情地教他生产技术和工艺管理,传授各种知识规程,还经常拉他到家里撮一顿。拉拉家常,发发牢骚,彼此的信任与融洽再次温暖了他的心。

  1977年8月21日清晨,北京长安街的高音喇叭里传出头条新闻:恢复高考。很快,北京起重机厂传达相关文件,报考条件就张贴在车间的墙上。刘源经过仔细研读,发现政审条件中不涉及出身,只说了本人不能有历史问题、政治问题。他于是决定报考。可不久,他却得知自己的报名被厂组织部门退回,理由是“超龄”。那年,刘源26岁。

  刘源不服气,因为自己是“老三届”的初中生,而高考对“老三届”的高中生都是放开的,“他们的年龄肯定比我大”。更不幸的,以刘源的年龄划线,厂子里9个年龄大过他的工友一律被卡下。一气之下,刘源给邓小平写了封信。

  刘源记得,信不长,就一页纸,用钢笔书写工整,就事论事反映问题。在信封上写着“中共中央邓小平副主席”,然后贴了4分钱邮票,在自己的住处北京永安里附近随便找了一个邮筒投了进去。

  10余天后,来了回音。刘源和9个情况相近的工友,全部被放行。

   邓小平的批复,刘源至今没见过,“具体怎么批的不知道”,只知道邓小平批给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吴德,吴德转批给北京市负责高招的同志,最后由厂教育处通知刘源,说是可以报考了。

  报考的时候,刘源认真地填了政审表。父亲一栏填“刘少奇”,母亲一栏填“王光美”,本人成份一栏填“工人”,籍贯、政治面貌、社会关系等等一概填了一个“众所周知”。

  1978年初的一天,刘源终于收到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有些激动。此时,距离父亲刘少奇辞世已近10年,母亲王光美还被关押在秦城监狱。刘源清楚地记得,3月8日,自己正式入学。

  1978年的中国,一场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变革的就将开始;而对于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后人们而言,则意味着一场持续10余年噩梦的终结。这年12月22日,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决定,王光美被释放出狱,随后彻底平反。

  见到母亲时,刘源的眼圈红了:母亲脸色苍白,眼角布上细细的皱纹,那曾经的一头乌发已经失去光泽,白发刺目地显露出来。

  在和邓小平的一次会面中,王光美提及了儿子要求参加高考的信和邓的亲自批复。邓小平微微一笑,没有作答。

  其实,当年刘源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北大哲学系,第二志愿才是北师院历史系。考试结果虽然超过了第一志愿的录取线,但北大当时不敢招收这个身份特殊的学生。刘少奇被平反后,北大曾经派一位老师专程找到刘源,问他:“你还想上北大吗?这是你原来报考的大学。”那位老师话说得很真诚:“当时没收,确实不对,现在也许可以补救一下吧。原来你报的哲学,现在上的历史,你愿意上哲学还是历史?”

  刘源婉拒了。对北京师范学院,他心怀感激。

    1. 刘源出任总后勤部政委一职
    2. 刘源 换了人间今又是
    3. 刘少奇的学习观——访军事科学院政委刘源上将
    4. 【新华网】对话刘源上将:军人在什么时候亮剑…
    5. 全国人大代表、总后勤部政委刘源:军队要听党指挥、敢于亮剑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7.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8.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9.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10.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