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跃居世界第一
发布时间: 2010-10-30    作者:孙利 王握文    来源:中广网 2010-10-30
  字体:(     ) 关闭窗口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采用了“飞腾-1000”高性能多核微处理器。中广军事记者孙利 摄

   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组织今天发布数据,“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二期工程系统峰值性能达到  每秒4700万亿次,其运算速度与能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举将为我国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2010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上了解到,由国防科技大学与天津滨海新区共同研发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已经完成二期工程。经过技术升级优化后,“天河一号”峰值性能达到每秒4700万亿次、持续性能每秒2507万亿次。与一期工程相比,不仅运算速度有了大幅提升,而且部分采用了国防科大自主研发的“飞腾-1000”中央处理器,开始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

  “天河一号”工程办主任李楠研究员:我们采用了国产的中央处理器,自主的互联系统,和自己研发的一系列增强软件,二期系统从峰值性能来讲,比以前系统提升了3.89倍,更难能可贵的是持续性能提高了更多,提高了4.45倍。

   “天河一号”是国家863计划“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重大攻关项目。国防科技大学通过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密切合作,于去年9月研制成功了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

   那么,“天河一号”二期工程运算速度每秒4700万亿次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李楠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用4700万次的“天河一号”来计算一天时间,这一天时间所产生的计算量,用一个双核的台式PC机来算的话,要算620年。

据了解,目前,“天河一号”已在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安装部署并投入使用,天津市已将其推广应用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此举标志着我国建成了首个具有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中心,将为我国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天河一号”工程办主任李楠:前期的应用主要包括石油勘探、高端装备的研制,以及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这样一个方面,对天津,整个中国的北方地区,整个全中国可以说有一个更大的,可以共享使用的计算平台,应该说我们国家基础科学设施方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资料图:当前世界最快的计算机——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核实验室的Jaguar(美洲豹),主要供模拟核试验和计算美国现有核武器储存可靠性所用。

点击进入下一页

  2010年6月的全球超级计算机榜单,第一栏为名次,第二栏为计算机拥有者,第三栏为计算机名称及配置,第四栏为微处理器核心数量,第五栏为实测最高计算能力,第六栏为纯理论性能。值得注意的是,“星云”的理论计算能力是最高的,逼近3000万亿次。去年11月排名第5的,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推出的天河一号(563.1TFLOPS),此次排名降到了第7位。 

这就是在曙光公司天津基地组合调试的“星云”

   值得注意的是,“星云”和“天河”都采用了CPU为基础、GPU做辅助加速的混合计算架构,理论性能的大幅提升也都得益于GPU的加盟。但是,混合计算、特别是GPU加速的实际运用在全世界都是新鲜课题。因此“星云”和“天河”的运算效能都只有50%左右,比传统架构的80%相对较低,有待提高。但这代表了超级计算机的一种未来发展方向。

    1. 超级计算机:大国实力的新竞技场
    2. 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排行榜揭晓 "天河一号"问鼎
    3. 我国首个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投入使用
    4.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安装完毕
    5. 2009年我国清洁能源投资世界第一
    6. “十一五”期间我高技术产品出口世界第一
    7. 沪杭高铁正式通车 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世界第一
    8. 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
    9. “中国不是觉醒而是睡醒”
    10. 世博中心创三项世界第一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