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任弼时的妻子和儿女
发布时间: 2010-10-27    作者:周燕    来源:《中华儿女》 2010-10-27
  字体:(     ) 关闭窗口

  1924年秋,父亲结束了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学习生活,返回上海,被党组织派往上海大学任俄文教授。早在

  1926年3月,任弼时和陈琮英在上海结婚。

1920年秋天,父亲即在上海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12月在莫斯科转入中国共产党。父亲回国不久,便参与团中央的领导工作,1925年7月,正式出任团中央总书记,先后领导广大青年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开展罢工、罢课,策应北伐等具有广泛影响的革命斗争。当时上海的一些年轻知识女性,对刚从苏俄回国的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任弼时,产生了爱慕之心。对此,父亲毫不动心,仍旧常常思念着曾经同苦共难的未婚妻陈琮英。

  1926年3月,党组织决定接母亲来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由于从小营养不良,加上繁重的童工劳动,母亲的个头还跟6年前一样,一点也没长高。一身俭朴的女工装束,一双缠过足的小脚,依伴在西装革履的丈夫身边,走在上海的大马路上,她总是低着头,生怕看到一双双嘲笑的眼睛。

  新婚之际,母亲直率地问父亲:“你是一个追求新思想的青年,又是留学苏俄的‘洋学生’,怎么会遵从父母之命坚持封建的婚约呢?”父亲坦诚地对母亲说:“我们有共同的命运,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父亲的脸上透着刚毅,浓眉下明亮的双目射出光芒。他的坚定感染着母亲。从此,母亲开始了新的人生,跟随父亲踏上了艰辛、漫长的革命征程。

  如果说父亲最初接受这个婚姻是源于对爷爷的孝心,那么发展这桩婚姻的基础却是父亲的真诚和母亲的执著。

  在父母为共同理想忘我奋斗的艰难行进中,一个个可爱的小生命先后诞生了。母亲一共生了9个子女,却有5个夭折或失散在革命战争年代。

  1928年10月,父亲奉党中央之命到安徽巡视工作,不幸在南陵县被捕。为了营救父亲,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母亲从上海紧急赶往长沙。她怀抱着襁褓中的女儿爬上一列拉煤的货车。天冷风大,煤渣、煤块疯狂地向她们飞来。小姐姐因受风寒患了肺炎,不久便夭折了。她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父亲心痛地说:“她是为营救我,为革命献身的呀!”

  1931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派父亲去中央苏区工作,娇小瘦弱的母亲已怀胎十月,父亲抚摸着她的肩膀,安慰道:“别害怕,要坚强,孩子生下后,不论是男是女,我们都叫他(她)远志吧!希望他(她)有远大的志向。”父亲离开上海7天后,我便出生了。由于叛徒的告密,我才出生百日,就和母亲一起被敌人抓进监狱。勇敢机智的母亲装成什么都听不懂的农村妇女。每次敌人审讯,她都不动声色地使劲儿掐我的腿,痛得我大哭起来,吵得敌人不得安宁,草草结束审问。由于党组织的极力营救,一年后,我们母女终于平安出狱。父亲听说我在狱中的表现后,高兴地夸奖我:“孩子也参加了和敌人的斗争呀!”

  母亲出狱不久,接到周恩来伯伯的电报,让她立即离开上海,去中央苏区工作。母亲当机立断把我送回湖南老家,托付给年迈的老奶奶照管。

  1933年,父亲被派往湘赣边区,担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母亲跟随父亲开始了戎马生涯。第二年8月,父亲奉命率红六军团突围西征时,把不满半岁的弟弟“湘赣”寄养在当地老乡家,从此,再也没有找到他的下落。

  1936年8月,红二、四方面军过草地时,母亲又生下一个女孩。父亲为她取名“远征”。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地,到处是泥潭和沼泽。母亲和红军战士一样,只能用草根充饥。妹妹生下后,母亲没有一滴奶。望着嗷嗷待哺的女儿,母亲落泪了。正在万般无奈之中,朱德总司令端来一盆冒着热气的鲜鱼汤。为了长征队伍中这个幼小的生命得以存活,朱总司令亲自找水塘为她钓鱼。这种真挚的革命情谊使母亲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在行军中,为了减轻母亲的劳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父亲坚持自己背孩子。父亲身边的红军战士们也都抢着背孩子。远征成了红二方面军的女儿。

  我6岁那年,母亲把刚满一岁的远征妹妹也送回老家。一年后,奶奶不幸病逝。我和妹妹成了孤儿。原来照顾奶奶生活的好心的王婆婆留下来照料我们姐妹。年复一年,我们过着清苦的乡村生活。

  任弼时、陈琮英与儿子任远远在延安

  1938年3月,父亲奉党中央派遣,赴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母亲随父亲远行。我的小妹妹远芳出生在异国他乡。两年后,父亲奉召回国,把刚满周岁的小女儿留在了莫斯科国际儿童院。

  与3个姐姐的童年经历相比,弟弟远远是最幸运的。1940年12月19日,弟弟出生在延安中央医院,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父亲像一位诲人不倦的教书先生,教他识字,为他写字帖:“小孩子要用心读书,现在不学,将来没用。”弟弟每天写一篇大字,父亲工作再忙,也要为他划圈打分。党中央进京途中,经过五台山,父亲心疼儿子,把马让给儿子骑,自己却顶着风雪揪住马尾巴一步一滑吃力地行进。

  父亲爱每一个孩子,他对我们的感情,既是亲子之爱,又是从他的革命职业中产生的。也许因为前面3个男孩的不幸,母亲则对远远格外偏爱。

    1. 任弼时——中国人民的“骆驼”
    2. 1950年 任弼时在北京逝世
    3. 1950年10月27日
    4. 团中央举行大会追悼任弼时同志 号召学习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积极抗美援朝
    5. 10月27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