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的文字功底是令人倾服的。彭德怀少年时期上学时间虽很短,但他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钻研学问。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武将,然而他在文字上也颇有功夫。我曾在他身边工作,对他起草、审阅文稿,总是严密思考,精心细抠,字斟句酌,有很深印象。
发愤读书
彭德怀家境贫寒,少年时代只读过两年私塾,后因生计所迫失学,去做牧童、煤矿工和修堤劳工。17岁投身军伍后,几十年戎马倥偬,虽辗转奔波于硝烟锋镝厮杀场地,但他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间隙读书。他经常说:“别看我是个粗人,我可知道‘孔夫子’的用处。”他把“孔夫子”当做“书”的代名词。
革命战争年代,彭德怀的精力几乎都用在指挥打仗上。尽管如此,他也时时不忘读书,只要能搜罗到军事和政治书籍,他总要随身带上,挤时间认真阅读,在战斗间隙有时也拿出来翻翻。他曾对通讯员说:“没有文化干什么都难,等于睁眼瞎。我们天天打仗,不懂的事问不到先生,只有想办法多读些书,不懂就问书本。”
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遭到不公正批判后,被罢了“官”。随后,他从中南海搬到京郊吴家花园居住。搬家时,他对工作人员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我都不要。但书一本也不能丢!”他让工作人员上交了元帅礼服、狐皮大衣、地毯、名家字画等,但20多箱书籍都带走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彭德怀受到迫害,被人从成都“揪”回北京。工作人员问他还有什么嘱咐时,他伤感地说:“别的都没用了,我就是惦记我那些书……”后彭德怀虽身陷囹圄,但一直坚持读书,还常写信给侄女让她代购书籍。
彭德怀一生所读的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占了不小比重。他对这些书籍,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状况,分析研究问题,力求找出解释和解决的方法。
革命战争年代,有一次,毛泽东寄给彭德怀一本书,即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毛泽东在上边用铅笔写道:此书要在大革命时读着,就不会犯错误。随后,彭德怀又收到毛泽东寄的一本书,即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毛泽东在上面还写了几句话:“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书,叫作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这两本书是红军攻打漳州时得到的,毛泽东不忘记彭德怀的需求,读完后就把书送给了他。
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十分苦恼。1959年9月,他在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表示:“请允许我学习或离开北京到人民公社去,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劳动,以便在劳动人民集体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思想改造。”毛泽东看了这封信后批示:“读几年书极好,年纪大了,不宜参加体力劳动,每年有段时间到工厂和农村去观察和调查、研究工作,则是很好的。”不久,毛泽东在同彭德怀谈话时,又问他:“准备怎么学习?”彭德怀回答: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吴家花园离中央党校较近,希望在中央党校参加学习。毛泽东表示赞同。
彭德怀赋闲吴家花园的这段日子,虽然思想负担重,精神上也很苦闷,但他利用这段时间,读了不少书。他把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很满:早晨起来后到院子里打拳、在园子里劳动。吃完早饭,整个上午读书写笔记。下午继续看文件、阅读报刊。晚上仍然是看书,写笔记。每星期一到星期六,彭德怀总是抓紧时间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