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胡秋原:一个“书呆子马克思主义者”
发布时间: 2010-07-07    作者:李红岩    来源:北京日报 2010-07-07
  字体:(     ) 关闭窗口

  今年是胡秋原诞辰100周年。虽然现在许多人已经不知道胡秋原何许人也,但是,对中国现当代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清楚,他是我国现当代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而且,他还曾经是现代史上最著名的自由马克思主义者。

  胡秋原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是从1929年赴日本求学开始的。在日本,他除了系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外,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普列汉诺夫著作的研读上。1930年12月初,胡秋原在日本见到来访的王礼锡,两人商讨了创办《读书杂志》的事情,决定将“研究中国社会性质、寻求中国社会前途”作为杂志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二年,胡秋原自日本回国,立即成为知识界非常耀眼的一颗明星。回国后,胡秋原做的一件非常引人注目的事情,是发表文章批评钱杏邨及左翼文学,提倡“自由文学”。平心而论,胡秋原对左翼文学的批评确有偏激甚至错误之处,不过,他的文艺思想,却是从唯物史观出发的。最能代表他这一时期文艺思想的作品,是1931年2月20日完成于日本早稻田的《文艺史之方法论:欧洲文艺思潮史绪论》一文。1932年,又在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了《唯物史观艺术论》一书。在这些论著中,他根据普列汉诺夫的论述,专列“唯物史观”、“社会学底方法论”等章节,明确指出:“能探着历史变动之中心动力,对于社会形态及精神文化形态之发生变迁作完全之解释者,只有辩证法唯物论的历史方法:唯物史观或社会学底方法了。至少,在今日,我们没有什么怀疑这科学方法的根据。”

  胡秋原在20世纪30年代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是参加社会史大论战。而他参加论战的理论基础,依然是唯物史观——尽管在他放弃马克思主义之后,总是遮掩这一点。当时,胡秋原发表了《略复孙倬章君并略论中国社会之性质》、《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专制主义》、《亚细亚生产方式论》、《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草书》等著名论文,风头甚健,与王礼锡一起,成为所谓《读书杂志》派的最著名的代表,而《读书杂志》也被他们经营成为社会史大论战当中最重要的学术舞台。胡秋原对中国历史的整体看法,是认为殷以前是原始社会时代,殷是氏族社会时代,周及春秋战国是封建社会时代,秦至清末是专制主义社会时代,鸦片战争之后则是专制主义半殖民地化时代。很明显,在这个序列中完全没有奴隶制社会的位置。但是,他划分社会形态的依据,毕竟是唯物史观。

  对于胡秋原的自由马克思主义的特点,苏汶在《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和《“第三种人”的出路》中作过非常贴切的评价。他说,胡秋原“是一个绝对的非功利论者”,是抱着普列汉诺夫主义“从一而终”的人,“是一个书呆子马克思主义者”、“学院式马克思主义者”。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不同于“左翼文坛那样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胡秋原这种“书呆子马克思主义者”的特点,是“老喜欢从最遥远、最难解决的问题说起”,“分析到终极,是既不懂列宁主义,又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同时,胡秋原也不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苏汶这些话,不仅非常恰当地反映了胡秋原在20世纪30年代的特点,而且,终胡氏一生,其治学特点都可以用这段话来概括。

  所以,胡秋原虽然曾经信仰马克思主义,却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虽然曾经是共产党的“同路人”,却不是共产党人。他之所以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思潮卷进来的。通俗地讲,就是赶时髦。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既难持久,又怀有强烈的个人爱好的色彩。他真正宗仰的马克思主义大师,既不是马恩,也不是列宁,而是“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1986年,胡秋原曾经这样说:“我的马克思主义是由普列汉诺夫来的,而他是反对他的徒弟列宁的,所以我从未相信‘马列主义’。我主张‘自由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由这种立场出发,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是主张与自由主义结合,二是反对将马克思主义与党派利益挂钩。他的这种态度和立场,既不切实际,也不会长久。1935年,胡秋原作为共产国际中国部的客人,为中国共产党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几个月后,他开始对苏联不满,使得他因此而怀疑社会主义,最终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1949年,胡秋原去了香港,后转到台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员等职。在台湾,他依然非常活跃。尤其引起关注的,是他与晚辈李敖围绕文化问题的学术大争论、法律大诉讼。其实,在反对台独、认同祖国统一上面,他与李敖是一致的,都是令人钦佩的爱国者。1988年9月,他毅然首访大陆,与李先念、邓颖超等共商国是,被李登辉之流开除国民党党籍。作为冲破重重阻挠第一位公开来访的台湾上层人士,他被人称为“海峡两岸破冰第一人”。据悉,胡秋原在史学、哲学、文艺理论等方面著述达两千余万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员)

  

    1. 从历史视阈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