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重大事件 >> 重大事件梳理 >> 2000年-2009年
北京申奥成功
发布时间: 2019-06-11    作者:    来源:
  字体:(     ) 关闭窗口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代表团成员在莫斯科为北京赢得奥运会主办权而欢呼。

  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百年的期盼。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明确表示,中国不但要参加奥运会,而且可以承担举办奥运会的义务。1991年12月,北京正式向国际奥委会申请举办2000年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993年9月23日,在摩纳哥蒙特卡洛举行了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北京遗憾地以两票的微弱劣势与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擦肩而过,悉尼成为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1999年4月7日,经中国奥委会批准,北京市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正式接受了北京的申请。

  1999年4月7日,北京市市长刘淇(右)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正式递交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

  2000年6月19日,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在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正式递交了申请报告。报告回答了国际奥委会向申请城市提出的22个问题,陈述了关于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计划和构想,是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的第一份正式答卷。报告分析了北京申办奥运会具有的一系列优势,突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构想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所谓“绿色奥运”,就是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和系统的保障制度。所谓“科技奥运”,即将现代科技成果多角度、多渠道地应用于奥运会,为奥运会提供安全、可靠和先进的技术保障。所谓“人文奥运”,是指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体现了新世纪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有助于加深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会徽是由中国设计师陈绍华、韩美林和靳埭强共同创作的。会徽图案由奥运五环相扣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会徽图案受到了广泛地赞扬,被认为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完美结合。

  北京2008年奥申委会徽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其内涵是:有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北京,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将以崭新的、多姿多彩的面貌进入新世纪,她将以饱满的热情欢迎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和各界朋友,共同参与奥运盛会。经历百年沧桑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拥有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举办,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翻开奥林匹克运动的崭新一页。“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是对“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高度概括,蕴含着对北京奥运会的基本构想,既突出了北京的特点和市民的愿望,又能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并且具有相当强烈的震撼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2000年9月,国际奥委会对候选城市提出编制申办报告的具体要求,这是候选城市要递交的最核心的文件,包括经济、法律、文化、环保、财政、交通、医疗等18个方面、近200个小专题的内容,也是国际奥委会委员评判申办城市的重要依据。北京奥申委成立了相应的编写小组,聘请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涉及的部门、单位达150多个,仅直接参加起草的人员就达260多人,参加有关工作的人员达数千人。编写小组的成员们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报告分为三卷,使用英、法两种文字各20多万字,各种图片、表格683个,全面展示了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条件与能力,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反映新北京的百科全书。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在位于莫斯科河畔的国际贸易中心举行。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大阪、巴黎、多伦多、北京和伊斯坦布尔5个城市依次向国际奥委会作最后陈述。

  下午3时,北京申奥代表团开始向全会进行最后陈述。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代表中国政府重申了对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全力支持。北京市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刘淇,北京奥申委执行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及其他陈述人员沉着自信地介绍了北京为申奥做出的巨大努力。邓亚萍的讲话表达了4亿中国青少年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热切盼望,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的总结讲话令人振奋,大会上播放的纪录片充分展现了东方文明的魅力。北京代表团的精彩陈述多次被国际奥委会委员的热烈掌声所打断。5个城市的陈述结束后,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主席维尔布鲁根先生向全会报告了对5个申办城市的考察情况。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在莫斯科举行。这是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在陈述会上发言。

  下午5点57分,118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开始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确定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日本的大阪在第一轮投票时即被淘汰。18时08分,北京在第二轮表决时获得超过半数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支持,一举夺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其意义远远超出一次国际体育盛会的举办。这是世界对中国的信任,是对北京“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肯定,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增强的认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