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上海,绵延曲折的黄浦江把上海分为浦西与浦东,浦西大楼林立,浦东正在开发之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使浦东开发逐渐成为现实。1984年9月举行的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务院改造振兴上海调研组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制定了《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提出了开发浦东、筹划新市区的构想。1985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该提纲。1986年,国务院在批复《上海市城市规划方案》时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浦东新区的任务。1987年7月,上海市专门成立了开发浦东咨询研究小组。1988年5月,上海市举行“开发浦东新区国际研讨会”。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市长朱镕基及市政府经济顾问汪道涵等与专家学者共商浦东开发大计。此后,上海市加速了关于浦东开发的前期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浦东新区城市形态规划的雏形。邓小平对浦东开发给予了高度关注,曾经做出过一系列指示。1990年2月26日,姚依林副总理经过专题研究和论证,呈送了《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得到中央的同意和批准。4月18日,李鹏总理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4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开发浦东的十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并宣布了开发开放浦东的总体实施规划。6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的《关于开发和开放浦东问题的批复》指出,开发和开放浦东,必将对上海和全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一定要切实办好。9月10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政府向中外记者宣布了《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鼓励外商投资浦东新区的规定》等开发开放浦东新区的九项规定。浦东的开发开放随即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近一年时间,浦东就成了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热点,一批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在浦东落户。与此同时,金融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除国内10家金融机构在浦东设立了分行、分公司外,1991年3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还正式受理美国花旗银行、美洲银行,日本兴业银行、三和银行、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和东方汇理银行6家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的申请。国内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也在浦东开设,众多金融机构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浦东新区的融资环境。1992年10月,中国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从此,浦东开发开放的进程明显加快,上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
1990年4月18日,开发上海浦东地区的决定公布,从此这里成为海内外注意的焦点。国内外金融机构相继在浦东新区“落户”,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金桥出口加工区正在建设。图为由40位金融专家组成的香港银行公会代表团来到浦东外高桥保税区,进行实地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