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重大事件 >> 重大事件梳理 >> 1970年-1979年
中国农林科学院鉴定并推广杂交水稻
发布时间: 2019-05-14    作者: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
  字体:(     ) 关闭窗口
  1975年10月20日至31日,中国农林科学院在长沙召开有21省、市、自治区农业科学工作人员参加的杂交水稻鉴定会,对于从1964年开始研究、试种的籼型杂交水稻进行鉴定。以后,籼型杂交水稻在国内逐步大面积推广种植,产生了巨大的增产效益。
标题:籼型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 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等人自1970年起,利用中国普通野生稻雄性不育株作母本,以中国矮杆籼稻品种为父本,经过连续多代回交,育成了二九南1号、威20、珍籼97、二九矮4号等一批不育率和不育度达100%的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广泛测交筛选,从东南亚籼稻品种中选育出IR24、IR661、泰引1号、IR26等优良恢复系,于1973年10月完成了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并配制出南优2号、3号,汕优2号、3号,威优6号等强优杂交组合。这些组合与高产亲本和同类型常规良种比较,具有光合效率高、根系活力强等生理功能上的优势,表现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与此同时,还研究出了一整套有关杂交水稻繁殖育种和杂种一代的高产栽培技术,使杂交水稻很快用于生产,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据统计,1976~1987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面积10.66亿亩,平均每亩增产稻谷108.3公斤,共增产1154.5亿公斤。
    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技术转让给英国。
    此项成果获国家发明特等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