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重大事件 >> 重大事件梳理 >> 1970年-1979年
唐山大地震
发布时间: 2019-05-12    作者: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
  字体:(     ) 关闭窗口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地区的强烈地震。

  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路南区,震级7.8级,震中烈度高达11度,唐山地区10余个县市遭到7度或以上破坏,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地震袭击后,这座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冀东中心城市化作一片废墟,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伤或致残。整个市区民用建筑破坏率高达96%,工业建筑倒塌或严重破坏的约70%~80%。50%~860%的城市生命线工程也遭到严重破坏,道路开裂,铁轨变形,桥梁倒塌。在地震铁路上行驶的28列火车,有7列脱轨颠覆。全市供水、供·电通讯、交通中断。出现长达8千米、宽30米的地裂缝,伴有喷水冒砂。地震使北京、天津两市也受到严重影响,波及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1/3的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4亿人露宿户外,躲避再次地震。

  地震发生后,唐山人民立即开始自救,从废墟中扒挖被埋人员,抢救伤员。早晨,唐山驻军发出的电报传到北京,8时,驾车前来的开滦煤矿工人李玉林等人和从唐山驾飞机前来的空军某团干部进入中南海,直接向国务院报告灾情。中共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了向唐山派出救灾部队和其他救险队伍的决策,并紧急部署了全国的抗震救灾工作。上午10时,北京军区负责人乘飞机抵达唐山,随后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包括北京军区、沈阳军区、空军、海军、铁道兵、工程兵、工程兵')">基建工程兵和各军(兵)种、大军区所属医院的10万名指战员参加了唐山抗震救灾。北京军区某部一营当天上午就赶到灾区进入抢救工作。当日,中共中央向灾区人民发出慰问电,并召开了有铁道部、邮电部、卫生部等参加的会议,成立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30日,中央慰问团到达唐山,决定把唐山伤员向全国11个省、市转运。铁道兵顽强奋战,仅用10天时间,就使京山线恢复通车。截至8月25日,共计有159列(次)火车,470架(次)飞机,将10万多名伤员运往各地。各地的救援物资也源源不断运到唐山。中央从全国调集了21个防疫队共1300人和军用防化车、喷药飞机、大批药品器械投入防疫工作,使唐山传染病发病率比常年还低。

  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1个月后,灾区人民的生活已得到了妥善安排,铁路、公路全部通车,农业生产也转入正常。抗震救灾工作结束后,唐山人民又开始了重建家园的工作。迅速恢复了生产。现在,一座新唐山又矗立在河北平原上。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