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千米,最远点2384千米,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千克,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工程遥测参数和科学探测数据。这颗卫星的设计、研制和发射,完全是由中国独立完成的。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抽调技术人员组建卫星设计院,开始拟定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方案。1967年12月,国防科委召开研制工作会议,审定了总体方案,正式命名这颗卫星为“东方红”一号,确定卫星为科学探测性质的试验卫星,任务是为发展中国的对地观测、通信广播、气象等各种应用卫星取得必要的设计参数。最后审定的技术方案是:卫星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轨道,以自旋稳定方式在空间运行。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入轨后,末级火箭也跟着卫星在空间运行。从1965年起,各研制单位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群策群力,排除“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干扰,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1970年,2颗发射卫星的总装工作完成,经检查达到设计要求。2颗卫星和1枚运载火箭由专门列车运达位于甘肃的酒泉卫星发射场,完成了卫星与火箭对接和总检查测试等技术阵地的全部工作。4月24日21时35分,运载火箭准时发射上天。21时48分,现场指挥所宣布“星箭分离,卫星入轨”。4月2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消息,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卫星在环绕地球的运行中,各种仪器工作正常,性能稳定,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