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在建的三峡水利枢纽的反调节工程。其作用为调节三峡工程下泄的不恒定流,抬高水位,减缓比降,扩大过水断面,以利航运,并利用这段河道落差发电。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2.3千米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坝址处江面宽2200米,江中原有葛洲坝、西坝两个小岛,将长江自右至左分隔成大江、二江和三江。
枢纽正常蓄水位高程为66米,总库容15.8亿立方米,最大坝高53.8米,坝顶长2606.5米。主要建筑物有:泄水闸、冲沙闸、船闸及水电站厂房。泄水闸布置在二江,以利泄洪排沙。在大江设有1号船闸及大江冲沙闸,在三江设2号、3号船闸及三江冲沙闸,采取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措施,保持航道基本不淤。电站厂房分别布置在大江和二江上。左右岸分别采用土坝、混凝土坝与岸坡联接。
3座船闸均为一级船闸,上下游均设人字闸门。1号、2号船闸闸室的有效尺寸均为长280米、宽34米、深5米,可通行万吨级船队,为中国90年代末已建成的最大的内河船闸。其人字闸门单扇最大尺寸19.7米×34.5米,亦为中国90年代末已建成的最大的人字闸门。3座船闸的年单向通过能力近期为2000万吨,远景为5000万吨。
泄水闸共27孔,最大泄量83900每秒立方米,连同大江、三江冲沙闸总泄流能力达11万多每秒立方米。是90年代末世界上已建成的泄水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从泄水闸底板至闸顶高33米,设上下双扉闸门,上扉平板门,下扉弧形门,孔口尺寸均为12米×12米,其上为9米高的胸墙,以解决闸孔挡水高度大的问题。此亦为该工程的特点之一。
水电站厂房为河床式,设计水头18.6米,最大水头27米。大江电厂装机容量175万千瓦,二江电厂装机容量96.5万千瓦,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71.5万千瓦,年发电量141亿千瓦·时,为中国目前已建成的最大的水电站。
工程于1970年12月开工,分两期施工。一期大江过水,二、三江施工;二期大江施工,利用二、三江已建的建筑物泄流、通航和发电。1972年11月至1974年10月停工2年。1981年1月大江截流成功,6月三江船闸通航,12月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1988年12月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1989年1月工程宣告全部建成。工程总投资48.48亿元。 |